心济苍生粮安天下.doc

心济苍生粮安天下.doc

ID:55147273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9

心济苍生粮安天下.doc_第1页
心济苍生粮安天下.doc_第2页
心济苍生粮安天下.doc_第3页
心济苍生粮安天下.doc_第4页
心济苍生粮安天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济苍生粮安天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心济苍生粮安天下  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  在田间地野考察的茹振钢,又一次收到了从首都北京传来的好消息――由于在小麦育种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茹振钢获得了201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栉风沐雨数十载,这位坚韧不拔、执着书写小麦传奇的学者,终于用他刻尽风霜雨雪的勤劳双手,获得了来自家乡人民、社会各界的极大肯定。  “很多人说,茹教授,以前我们一直没能把您和那些品种优良的小麦挂上号,要不是这几年您接连获奖走进大家的视野,我们都不知道这些是您做的咧!”每当听到父老乡亲说出这样的话时,茹振钢总是粲然一笑,说道:“不认识我没关系,只要你们能种上优良的小麦品种就行

2、,那才是最重要的!”在他心中,无论多高的荣誉和赞美,都比不过培育出一代代优良的小麦品种,让人民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更让他快乐和自豪。“粮安天下育苍生”,这便是他此生最大的梦想。  一粒种子,一个世界“种子是农业的核心科技,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每逢夏至过后,便是小麦成熟的季节了。漫山遍野翻滚着的层层麦浪,将大地染成了一片金黄。在这样一个热闹与丰收的时节,茹振钢同千千万万个眼望丰收的农家老汉一样,幸福满溢。  尽管现在的他早已与小麦融为一体,但小麦育种究竟有多重要,最开始,茹振钢也是不清楚的。  197

3、8年刚刚恢复高考之际,满怀激情与抱负的茹振钢走进了考场。尽管首击即中,但从农村走出来、一心向往“学好数理化、振兴新中华”的茹振钢,却被农业院校录取了。不能一展心中抱负,还要回到田间地野,不得不说,他心里多少有些失落。  “你知道现在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吗?”  “贫穷?还是战争?”  “你�f的都不是。现在世界上沙漠化倾向越来越严重,等到地球都被沙漠侵袭,那人类也不能生存了。所以说,谁能将沙漠变绿洲、绿洲变粮仓,让世人不再挨饿,那才是最了不起的事!”  高中班主任的一番话如醍醐灌顶,他意识到在田间地野一样能干出一番大事业!出生于1958年的小乡村,又经历过3年自

4、然灾害的茹振钢,原就比其他人更能理解粮食的重要性。从此之后,他便下定决心扎根农业,用科技装满国家的粮仓!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大学里,茹振钢埋头苦读,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拼命汲取科学的养分:工作后,他又尽情地在田间挥洒汗水,风里雨里,一干就是30多年。  冬去春来,花谢花开。在一年又一年的默默耕耘中,茹振钢将有用、好用的农业科技知识送到田间地头,足迹遍布全省各地,惠及全国。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他深知育出好种子的分量有多重。因此,无论多忙,他都坚持亲自选种,并且30余年来,先后培育并推广了“百农62”“百农64”“百农160”和“矮抗58”等小麦新品种。特

5、别是近些年培育推广的“矮抗58”小麦新品种,不仅每亩小麦产量增长到1200斤,还具有抗倒伏、抗冻、抗病和耐旱等优点,迅速在黄淮海麦区推广开来。截至2016年夏收,“矮抗58”已累计种植超过3亿亩,增产小麦121.1亿公斤,实现增产效益300多亿元,被誉为“黄淮第一麦”。  “我国最大的一块麦田就在我们黄淮区域,2亿3000多万亩,播种面积最适宜小麦生长。土壤条件好、产量又高、面积又大,拥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优良条件,我们就更应该努力,进一步提高小麦的产量水平,简化生产过程,使之成本越来越低、产量越来越高、品质越来越好,不仅能满足中国人的饭碗需求,还能支援世界,这些

6、就是我们最想做的事!”茹振钢笑着说道,语气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信心与向往。  脚下虽是方寸,方寸间自有乾坤。他的目光,早已飞出了眼前的田野,飞到了全国各地,飞向这广阔无垠的碧绿苍穹!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事业需要传承,精神也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说,早期生活的困顿艰难造就了茹振钢坚韧不拔、不畏困难的执着精神:那么,一路走来,那些德艺双馨的前辈导师、一次次付出与收获的快乐,早已将那一缕无私奉献的精魄刻进他的灵魂,造就了如今无坚不摧、顽强坚韧的茹振钢。  “我的导师黄光正先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科学家,他对我的影响、对我们团队的影响是巨大的。”不论取得了何

7、种奖项和荣誉,茹振钢总会想起恩师黄光正教授,他是茹振钢心中一面永不倒下的旗帜。  1981年,23岁的茹振钢从中牟农业学校毕业后,被正式分配到百泉农专,并有幸投身于当时育种界赫赫有名的国家级专家黄光正教授门下,从此跟随导师开启了他漫长艰辛的小麦育种生涯。  为了确保科研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几十亩的试验小麦,黄光正经常带着茹振钢深入田野,一株一株地手工脱粒,一连几个星期,任凭风吹日晒、满面尘霜,痴心不改。  “老先生的家乡在广东,家庭条件其实很好,但他却选择了育种事业,离开家乡扎根河南,非常不容易。”茹振钢说。  尽管出身优越的家庭环境,但黄光正却放弃了家乡富裕优

8、渥的生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