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doc

有关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doc

ID:55148370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9

有关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doc_第1页
有关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doc_第2页
有关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doc_第3页
有关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doc_第4页
有关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关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有关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  摘要: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增加总产与保障质量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而要想保证水稻的优质高产,就必须采取科学化的栽培技术。为此,本文就对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从品种选择、插秧育苗、病虫草害防治、收获期管理等方面,提出配套技术措施,可为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水稻;优质;栽培技术;品种;防治  水稻是人类的主食之一,也是我国仅次于玉米的重要粮食作物,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可

2、以作为饲料等等。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它的产量与粮食的供给关系产生较大关系。所以,在粮食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粮食安全问题,就要提高我国的水稻产量,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水稻。本文将对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与阐述。  一、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基本措施  1.水稻品种的选择及对种子的前处理  品种选择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般要因地制宜,选择经审定机构认定推广、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种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耐抗、适应性广等特征。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应选择分蘖能力强、成穗率高、抗病性强、耐肥力强、生长旺盛,株高

3、适宜的品种。优先种植中熟或中晚熟品种。选定品种以后,对于种子播种前的处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播种前一定要仔细甄别。  2.苗床准备,合理密植  苗床通常要选择在背风向阳、土地肥沃、地势平坦的地块,离水源地近、方便排水灌溉,有利于培育壮苗和后期苗期管理。  通常情况合理密植可采取3种途径来实现:小穗品种、早熟品种、迟栽田块及管理水平差的田块等主要依靠增加密度和增穗途径实现高产,一般密度为27~30穴/m2;大穗品种或者管理水平比较高的田块,可以通过适当稀疏种植,促进单株分蘖和形成大穗,提高单株生产能力;一般密度为15~18

4、穴/m2;还可以通过穗、粒兼顾途径,一般密度为20~2穴/m2。  3.水稻的育苗与插秧  水稻要实现优质高产必须保证健康秧苗的培育,一般情况下通过平坦的田地育苗或直接用育苗钵育苗,一般来说水稻培育壮秧技术有以下2种:薄膜温润育秧,具有增温保温保湿的特点,有利水稻在生育期中避开“两头低温”威胁,提高产量;旱育稀植,包括苗床培肥、控水旱育、扩行稀植技术。目前大多数水稻种植者多采用旱地育秧技术进行整片农田的育秧。  4.水肥及秧苗后期管理  秧田后期管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水量的保证与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水稻出穗以后,

5、稻田水量必须有所保障,要进行间歇式的灌溉,其目的增强水稻根系的活力,提高粒的质量。同时要注意兼顾晾晒,一味地灌水反而会对水稻生长造成不利影响,甚至淹死水稻。返青分�Y期要保证秧田中有水,齐穗灌浆期实施湿润灌溉。在后期田间管理中撤水不可过早防止死根造成水稻长势不良从而导致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降低。总之要根据水稻各个生长时期生理生态的变化,采取晒田、间歇灌溉与深水灌溉相结合的方法,调节和控制各时期水稻需水量。  水稻生长期间的施肥要坚持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根据栽培水稻所需的不同营养元素,科学的掌控肥料施量,改善地区的土壤质

6、量,从而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商品性能。一般来说在水稻的整个生长阶段要分几个不同阶段施肥,播种前要施足基肥,优先选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水田基肥施用优质的水稻专用肥;后期还要进行水田的灭草,并进行适当的追肥。  5.病虫害防治  水稻容易发生的病虫害有叶稻瘟、细菌性条斑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白叶枯病、螟�x、稻飞虱、稻水象甲等,防治上应采取以“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工作方针,一旦忽视,防治不及时,将导致水稻减产50%左右。其中稻瘟病是水稻四大重要病害之一,整个生育期都有发生,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多发生

7、水稻的叶片和茎秆,破坏叶绿素发生,叶片出现斑点,变成黄褐色而枯死。预防方法可用稻瘟康或稻瘟康Ⅱ号按500倍液稀释,进行全株均匀喷雾。还可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浸种48~72h。南方稻区近年的南方黑条矮缩病也发生越来越严重,该病主要是通过白背飞虱携带病毒传播,水稻感染该病就导致越长越矮、丛枝,最后不能抽穗导致失收,预防该病要从秧苗期做起,严防稻飞虱的发生。螟虫主要是二化螟的危害,在分蘖期受害造成枯鞘、枯心苗,在穗期造成虫伤株和白穗,严重时可造成减产3成

8、以上。近年来发生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主要以长江流域和南稻区发生较为严重。防治方法上可选育、种植耐水稻螟虫的品种,药物防治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100~200g对水75~100kg喷雾或者喷洒1.8%阿维菌素B13000~4000倍液,最佳防治时期应在出现枯鞘,但未出现枯心或白穗时用药。稻飞虱是水稻最主要害虫,危害较重的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发生危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