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濞核桃根际捕食线虫真菌多样性研究.doc

漾濞核桃根际捕食线虫真菌多样性研究.doc

ID:55150026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29

漾濞核桃根际捕食线虫真菌多样性研究.doc_第1页
漾濞核桃根际捕食线虫真菌多样性研究.doc_第2页
漾濞核桃根际捕食线虫真菌多样性研究.doc_第3页
漾濞核桃根际捕食线虫真菌多样性研究.doc_第4页
漾濞核桃根际捕食线虫真菌多样性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漾濞核桃根际捕食线虫真菌多样性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漾濞核桃根际捕食线虫真菌多样性研究  摘要:2009~2010年从采自漾濞彝族自治县的500份核桃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到3个属18种捕食线虫真菌,其中检出频率较高的是Arthrobotrysmusiformis和Monacrosporiumthaumasium,检出率分别为16.97%和12.96%。通过对四个季节捕食线虫真菌多样性分析,发现夏季和秋季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为2.38和2.35;其次是春季,为2.00;冬季的相对较低,为1.76。在所有检测到的捕食线虫真菌中,产黏性网的捕食线虫真菌占77.78%。  关键词:捕食线虫真菌;多样性;核桃

2、根际;漾濞彝族自治县  中图分类号:S436.64;Q94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19-3953-03    DiversityofNematode-trappingFungiinWalnutRhizosphereatYangbiCounty    YANGXiao-yan,WANGYan-lai,YANGQing,XUHai-long,L?�BZhi-hua,SUHong-yan      Abstract:500soilsampleswerecollectedfromwalnutrhizosphereatYangbicou

3、ntyin2009and2010,andinvestigatedfornematode-trappingfungi.18specieswhichwereassignedinto3generawereisolated.ArthrobotrysmusiformisandMonacrosporiumthaumasiumweredominantspecies,withtheirpositiveratewas16.97%and12.96%.Thediversityofnematode-trappingfungiwashigherinsummerandautumn

4、,asthediversityindexwas2.38and2.35respectively.Thediversityindexinwinterwas1.76,whichwaslowerthanotherseasons.Thespeciesformingadhesivenetsweredominant,thepositiverateofthemwas77.78%.  Keywords:nematode-trappingfungi;diversity;walnutrhizosphere;YangbiYiAutonomouscounty    捕食线虫真菌

5、是以营养菌丝特化形成捕食器官来捕食线虫,在动植物、水生植物及食用菌线虫生物防治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类真菌[1]。捕食线虫真菌在世界范围广泛分布,甚至在南极[2]、热泉[3]和重金属污染区[4]等极端环境中都有分布。凡是有线虫的地方都可能存在捕食线虫真菌。作为线虫天敌的捕食线虫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对维持环境中线虫的种类和数量平衡起着主要作用,是目前尚未被充分认识和利用的一种宝贵的生物资源。  漾濞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部横断山中,全县面积1975km2,其中98.4%是山地。气候温和,属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4.6℃,年降雨量1043.7mm,相

6、对湿度72%;土地肥沃,物种丰富,适宜核桃生长,是著名的“中国核桃之乡”[5]。目前对核桃根际土壤中捕食线虫真菌资源的调查研究尚属空白,本实验通过对漾濞核桃根际土壤中捕食线虫真菌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分离、鉴定和保存捕食线虫真菌菌株,掌握了该菌的生存环境及所需条件,以期为陆生线虫生防菌剂的研究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采集地点  样品在漾濞彝族自治县核桃种植基地内采集,平均树龄为10年。  1.2样品采集  于2009年6月11日、9月6日、12月5日,2010年3月19日进行样品采集;每次采集204份。采集方法为:每隔50m选取一棵样树,对

7、每个样点进行标记,共选取102个样点。采集时除去核桃根部表层土壤,取5~15cm土层的土壤约200g,装入封口样品袋,每棵树采样2份。所有采集的样品置4℃冰箱保存,1周内处理完所有样品。  1.3捕食线虫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在CMA培养基平板上撒入1g土壤样品,每个平板加入线虫5000条左右以诱导捕食线虫真菌的产生,每个样品2次重复,培养2~3周开始镜检分离捕食线虫真菌。根据真菌形态学特征,采用李天飞等[1]的分类系统鉴定捕食线虫真菌。  1.4数据分析  检出率,OF=一个种的个体数/所有种的个体数×100%。  物种多样性指数[6],H′=-■Pi

8、lnPi。其中,Pi=■,Ni为第i种的数量;N为所有种的数量;Pi为第i个种占总物种数的比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