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支持力”足够,孩子才能“上好”兴趣班.doc

父母的“支持力”足够,孩子才能“上好”兴趣班.doc

ID:55150220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9

父母的“支持力”足够,孩子才能“上好”兴趣班.doc_第1页
父母的“支持力”足够,孩子才能“上好”兴趣班.doc_第2页
父母的“支持力”足够,孩子才能“上好”兴趣班.doc_第3页
父母的“支持力”足够,孩子才能“上好”兴趣班.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父母的“支持力”足够,孩子才能“上好”兴趣班.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父母的“支持力”足够,孩子才能“上好”兴趣班  家里人一直希望女儿游游学一种乐器,但我一直反对。  其实,家里人并不是想让游游考级、或者一定学出什么成绩,无非是希望她可以借此提升一些音乐素养,以及,在生活中多一种可以自我娱乐、自我表达的方式。  而我之所以反对,并不是担心她压力大或者辛苦。  我的顾虑在于,我担心自己无法为她提供足够的支持力。  为什么?  用游游学画的状态来解释吧。  她从小喜欢画画。一年级开始,我给她报了一个绘画的网络课程。课程很好,老师很好,只不过,和任何的学习一样,学画也难免有枯燥、辛苦和不容易的时候。  当有更好玩的事情吸引她,或者觉得累了,她就会讨价还价,“这

2、星期可不可以不画”“作业太多了,可不可以不画”,以及“我不喜欢画这个,我不想画”。  有时候作业比较难,她刚看完老师示范就表示抗拒:“我不会!”“我不可能画成老师那样!”  还经常会有画不好,或者,其实画得不错,但她自己不满意的时候,她会把画纸擦破,会把笔摔一地,会发脾气,会掉眼泪,会大声喊:“我讨厌妈妈!”  在画画这件事上,我坚持两点:  第一,我相信,她是喜欢画画的。我也希望帮助她保持对这个爱好的热情。  第二,我相信,任何学习都不可能是百分百愉快的,我不希望她遇到挫折就轻易放弃。  因此,我努力在做两件事:  第一,尽量让她能够愉快地与“画画”打交道。  第二,陪伴,并帮助她调节

3、因为画画产生的各种负情绪。  所以,我们常常会在她画画之前,或画完之后“打一架”。其实就是玩半小时左右的打闹游戏。枕头大战、骑牛、以及各种追跑翻滚……  最后两个人都一头汗,再用力抱抱,互相揉对方的脸,哈哈大笑。  到目前为止,打闹游戏始终是帮助游游消除挫败感、驱散各种烦躁和不愉快、重整旗鼓的最有效的方法。顺便插一句,在艰难的一年级适应期,我们也是靠每天放学“打”半个小时,而得以顺利度过的。  打闹游戏我也喜欢玩,大多数时候,我也能因此获得放松和快乐,所以这不算什么负担。对我来说最难的,是应对游游在画画过程中的各种磨磨叽叽、甚至掉眼泪和发脾气。  尤其是看到她一分钟前还开开心心地看动画片

4、,一打开画夹就可怜兮兮地说“我累死了,我要先休息会儿”,或者明明画得蛮好,因为一点小小的不完美就摔笔摔纸……这种时候,我也需要无数次的深呼吸,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对,深呼吸。换上充满同情的、真诚的眼神,张开怀抱。就这样安静的,让她在我怀里掉眼泪,或者轻轻环抱她的肩,等待她眼睛里的埋怨和不满一点点熄灭。然后她就会好起来。我们再一起找原因,想办法。  也有很多时候,等她哭完,也就不再需要我做什么了,她会自己平静地,甚至开心地画完那幅画。然后,特别有成就感地感慨:妈妈,我觉得我画得真不错啊!  这种时候真是开心。我和她,都会有突破某种局限之后的成就感。我想:在这个过程里,我们都有进步,有成

5、长。这种成长,绝对不仅仅是画一幅画而已。  不过呢,我觉得我的“支持力”已经到达一个限度。我自己也是个对负情绪敏感,特别容易“往心里去”的人。有时候帮游游调整完她的负情绪,我也得需要些时间,或者靠躲起来打两盘游戏才能给自己“充电”。再加上工作各种忙碌,从时间、精力各方面考虑,我觉得自己不太有可能再以同样的方式支持她再上一个兴趣班。  怎么办呢?家庭会议开过几轮之后,游游表示她自己很想学乐器。而爸爸表示愿意负责陪游游学,为游游提供支持。他们俩决定一起报班,做同学。  不错的解决办法,对吧?虽然,可以料想,未来也不会一帆风顺,但游游会很开心有爸爸的陪伴和支持。而游爸的加入,也缓解了我不少压力

6、。  知识链接:  哈佛大学关于适应力的研究报告中,提到增强孩子适应力的两大要素――  第一个要素,支持性他人;  第二个要素则是:积极支持孩子进行持续的技能锻炼。  换句话说,孩子能否承受艰苦的练习,或者说,能否在压力很大的环境中坚持不放弃,与父母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他缓解压力、调整负情绪,以及补充正情绪直接相关。  以虎妈为例,我还记得自己当年读《虎妈战歌》时的震惊和强烈的排斥心�B。很多人和我一样,觉得如此“高压”,定然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但事实上,无论媒体报道还是书里的内容,都只呈现,或者强化了虎妈“高压”的一面,我们并不了解在那个家庭中,在虎妈与女儿亲子关系中的全部情形。 

7、 单纯从理论模型来说,假设虎妈在对女儿高标准严要求的同时,能够为她们提供等量的支持,能够帮助孩子在压力中及时复原,我们就不能说她的方式是完全不可取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