茸鹿的饲养与管理原则.doc

茸鹿的饲养与管理原则.doc

ID:55151791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9

茸鹿的饲养与管理原则.doc_第1页
茸鹿的饲养与管理原则.doc_第2页
茸鹿的饲养与管理原则.doc_第3页
茸鹿的饲养与管理原则.doc_第4页
茸鹿的饲养与管理原则.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茸鹿的饲养与管理原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茸鹿的饲养与管理原则  一、饲养原则    1.结合鹿营养需要及不同生产时期合理供给饲料。鹿是季节性发情动物,生产时期非常明显,公鹿的发情配种、脱盘、生茸、骨化及母鹿的发情配种、妊娠、产崽、哺乳等均有明显的季节性。鹿不同生理时期营养的需求有很大的变化,如成年公鹿在生茸期和配种期,对蛋白质营养的需要差别很大,生产中鹿生茸期蛋白质营养需要较高,只有满足其适宜的营养需要,鹿才能发挥其最大的生茸能力。  2.精粗饲料结合饲喂。鹿属于反刍动物,在野生条件下,主要采食植物嫩枝叶和大量的草本植物的茎叶、花及果实。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饲喂多种农作物的秸秆、树

2、枝叶及青贮饲料,结合饲喂精饲料,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鹿的生产潜力。在生产中,应精粗饲料结合,不能为追求快捷仅饲喂精料,否则不利于鹿瘤胃发酵,妨碍饲料的有效利用。喂配合饲料时应充分利用广阔的饲料来源,尽量采取多种饲料搭配,既满足鹿的营养需要,又降低饲料成本。  3.饲料尽量多样化,保证营养的全价性。每一种单一的饲料所提供的营养物质都是有限的,比如玉米主要是能量饲料,其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如果用玉米进行单一饲喂,必将造成鹿蛋白质缺乏。在保证鹿营养的全价性上,特别是保证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营养方面,采用多种饲料进行配合饲喂显得非常重要。选用多种饲料搭配饲养

3、,还会增加日粮的适口性及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4.坚持有规律的饲养程序。鹿的生活程序很有规律性,而且鹿每天的采食、饮水、休息及反刍均有规律,在生产管理中要遵循鹿的生活规律,每天定时定量地饲喂精粗饲料,不要轻易改变已有的饲养制度,使鹿建立条件反射。这样不仅有利于鹿有规律地分泌消化液,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同时还有利于鹿群稳定,促进仔鹿的生长及公鹿生茸等。  5.变更饲料要循序浙进。由于每个季节饲料资源不同,而且鹿不同季节营养的需要也不尽相同,生产中饲料的变更是必然的。饲料种类及组成的变化要逐渐进行,突然变化饲料的组成及种类,易引起鹿的消化不良、生

4、病甚至拒食。鹿对饲料的采食有一定的习惯性,鹿瘤胃中的微生物对其生活环境也有相对的适应性,在变更饲料时,只有逐渐改变才能使鹿瘤胃微生物及消化机能有一适应过程。对新饲料的饲喂,应开始少量添加,视其采食程度及习性逐步增添。  6.应用鹿类添加剂产品。在我国,鹿的养殖以圈养为主,饲料的多样性很难全面满足,常用的饲料不能满足鹿所有的营养需求,特别是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的需要,而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的缺乏正是使鹿生产力下降、抗病力低的主要原因。其他鹿营养性疾病的发生也多是由于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的缺乏所致。添加鹿类添加剂产品,有利于增加鹿对疾病的抵抗力,避免营

5、养性疾病的发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益。  7.充分供应饮水。夏季高温时应供给清洁凉爽的井水,冬季应供给温水。总之,应保证饮水24小时不间断,使鹿能随意饮水。    二、管理原则    1.合理布局,分群管理。合理地布局鹿场的生活区、生产区及对生产区的公母仔鹿分群饲养管理,能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生产损伤,发挥鹿群的生产性能。鹿场应建在有一定坡度的向阳的地方,把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在生产区内公鹿应饲养于上风向鹿舍,母鹿在下风向鹿舍,幼鹿居中,这样可避免发情期母鹿的气味刺激生产群公鹿引起顶斗伤亡。公母仔鹿应分群饲养,同时对育成鹿、后备鹿及淘汰鹿等也应分

6、群饲养,以避免发生鹿之间的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等现象,实现正常生产。  2.保持鹿舍环境安静、舒适。鹿场一般应建在远离闹市的向阳地带。鹿天生胆小怕惊,当听到异常声音或看到异物时,会紧张、心跳和呼吸加快,甚至引起惊慌、乱窜、炸群,引起鹿只伤亡。在公鹿生茸及母鹿产崽季节,更应保持安静的生产环境,以减少因惊吓而引起难产、生茸下降等现象发生。同时,在母鹿圈内应垫草,使母鹿有舒适的产崽环境。总之,应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保持鹿舍安静舒适,尽量减少外来的不良刺激。  3.加强卫生防疫。卫生防疫是养鹿成功的重要保证,在通常情况下,鹿有很好的抗病力,很少发生疾病或

7、死亡,但一旦发病却较难防治。鹿场对疾病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鹿场的卫生防疫,经常清扫圈舍,保持圈舍干燥清洁,同时应定期消毒,结合本场本地特点给鹿注射疫苗。对患传染病的鹿应隔离治疗,同时鹿场大门口应设防疫池,持久保持防病心理,尽量减少与外界接触,坚持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不断净化鹿群,使整个鹿群始终保持健康状态。  4.密度适当,坚持运动。鹿在野生条件下活动非常旺盛,生命力很强。在圈养时,由于活动空间有限,食物也不需要去寻找,很容易因运动量减少而体质下降、抗病力降低。人工圈养时应保持鹿群适当的密度,密度过大会妨碍鹿的运动,增加顶斗机会,同时生

8、产管理也很不方便。一般成年公鹿每群20~25只,母鹿每群15~20只,育成鹿和仔鹿每群35~40只,视圈舍大小而定,在方便管理的情况下,尽可能使鹿有较大的活动空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