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知、体验、感悟.doc

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知、体验、感悟.doc

ID:55152152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9

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知、体验、感悟.doc_第1页
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知、体验、感悟.doc_第2页
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知、体验、感悟.doc_第3页
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知、体验、感悟.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知、体验、感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知、体验、感悟  [摘要]以《今天我值日》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认知;体验;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18008002  《今天我值日》是泰山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制》的第一单元中的一课,本主题活动共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好值日;二是展示了打扫完卫生后的情景让学生愉快地交流,共同分享劳动的快乐;三是通过老师带领学生在打扫干净的教室里参观,让学生体会能保持卫生整洁是很重

2、要的。  教学本课时,我力求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让我们的课堂关注学生生活,引领学生生活。  一、教学预案  谈话导入  1.师生互动共同交流讨论:今天星期几?几组同学做值日?谁是值日生……  2.请当天的值日生到讲台前来交流讨论以下问题:今天早上做值日了没有?早上几点到的学校?大家是不是等小组内所有人都来了才开始做值日?怎么做值日?今天谁来得早?谁干活多……  3.全班交流平日里谁来得早,谁干活多。  4.教师小结告诉学生:作为值日生,在值日这天是有任务的……  【设计意图:

3、设置谈话导入环节是基于儿童的生活需要,几个简单又实际的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本节课要讨论的主题上来,使学生明白了做值日要早来,要做个积极的值日生,在学生的潜意识里渗透做值日是每个班级成员的责任。】  演一演,议一议  1.教师与讲台前的值日生讨论交流早上值日生做  �},告诉学生这是“对非观测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对观测变量进行有效的观测”的探究活动,要先统一标准,将一杯水的量控制为50毫升。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如何制订研究计划:①按什么样的顺序加盐?②等前面的食盐怎样了才可以再加盐?③到什么程度就不能加盐了?接着学生进行实

4、验操作,并用条行统计图整理各组结果。如下图: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看统计图得出结论并联想相关变量关系思考:“你有什么发现?一杯水溶解食盐约多少克?你们16克、17克的结论离科学研究非常接近了。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如果是糖,一杯水能溶解多少糖呢?”  分析:动手之前先动脑,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就活动和思维而言,活动是学习的“载体”,而思维是本质的东西,是“灵魂”。该教师抓住了“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一中心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同时实验前考虑好器材准备、加盐的顺序,从反面考虑如果加了很多食盐,会有很多食盐沉在杯底。这样使制订

5、研究计划有指导作用,学生按照研究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用条形统计图整理各组结果,既渗透数学思想,又形象直观。50毫升水溶解了16克、17克食盐,虽然是一个粗略的数据,但对小学生来说经历这种探究过程,得出这个结论的意义是重大的。  思考:刘默耕先生认为,课怎么教“只能说基本的方向、路子要把定”“各种方法都是为达到目的而用的”,应该“根据当时的教材内容、学生状况、当时周围的条件来定”。章鼎儿老师指出,“科学课过程是个思维活动过程,要把学生的发展需求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所以,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对科学规范的过程指导必不可少。 

6、 总之,实施新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实验操作和技能技巧训练,把思维创新、语言锻炼、动手操作、知识获取等结合在一起,在科学的问题中进行规范的操作,才能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