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立人,促重构,创高效.doc

重立人,促重构,创高效.doc

ID:55161806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9

重立人,促重构,创高效.doc_第1页
重立人,促重构,创高效.doc_第2页
重立人,促重构,创高效.doc_第3页
重立人,促重构,创高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重立人,促重构,创高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重立人,促重构,创高效  近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重立人,促重构,创高效”的办学策略,走学校内涵式发展之路。内部管理逐渐走向精细化,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现就结合我学区实际,谈谈我们在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凝聚――打造信仰聚人心,重塑系统振雄风  在学校内涵式发展涵盖的诸多要素中,队伍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作为校长要打造一种教育信仰:即“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我的做法并不新鲜,首先是以教师为本,领导班子建设中,注重知人善用,尽量多给年轻而又有思想、干劲十足的教师提供平台。注重人本管理,

2、激活教师工作热情。用爱心去关注教师,尊重教师,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其次,教育者需要不断修炼教育人性。教育原本就是爱和尊重,可惜这样的底线要求在今天有变成奢望的危险。在这方面,我的做法同样不新鲜:在对教师和领导班子平时培训引导中,我常常要求他们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寻找出三位影响自己的“重要他人”,既可以是“贵人”,也可以是“恶人”,以此触及心灵,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成为有意义的主题。再其次,我会敦促各部门,形成各自的“团队文化”,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执行――强化管理看落实。实现目标在常规  我

3、所供职的学校是个很特别的团体,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地理位置特殊,它地处城中和城郊的接壤处,所服务的学生多为进城务工子女,我们的生源复杂,我们的办学条件差,大班额,在任何人眼里。这都是个无法下口的硬骨头。  “以人为本,抓常规、促落实”是我的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中,落实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我们努力探索并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在“精、细、实、恒”四个字上下工夫。“精”主要体现的是精英意识和求精意识。“细”是一种思路,一种手段,一种文化,更是“做”的学问。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品德基础的建立并不是靠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因榜样、身教的砖块一

4、天天地铺砌起来的。”这就是在强调管理中的“实”。“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始终不渝地贯彻落实就不那么轻松了。”这就是指管理中的“恒”,也是强调了“恒”的重复性。  三、创造――立足“生本”强内涵。重构课堂创高效  1.立足点――生本意识。  其实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决定因素是课堂的发展,因为学校的产品是课堂,服务对象是学生,所有的“软实力”中,“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所以,我们在进行的所有工作其实都是在为学生服务,在为课堂服务。  2.突破点――课堂模式和抓手。  课改开始,我学区各校就开始不厌其烦的磨课活动,一遍讲过去,校内所有课改

5、教师听评、观议,记录好的做法,批掉缺点,第二遍再讲,再记录,如此反复逐渐磨出一个自己的课改模式,然后定模,再听课、评课,观察课堂、�录课堂动向,检验新模式的运行情况。两个多月里,各校基本磨出了自己的模式。学校共同体在第一阶段采取整体推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鼓励各校结合本校实际大胆创新。第一阶段模式检验结束,我学区以我校为龙头,推进最具代表性,形成了自己的“三维四步―3451教学”模式。  3.期望点――成就与转变。  一次次活动就像一扇扇窗户,折射出我们这些日子来共同追求的希望,共同付出的汗水。付出就有回报,努力了就会看到希

6、望,我们上下一心的奋斗使各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整体的提高,教研教改工作也受到教育局、教研室等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与肯定。我校被定为我县课改样板学校,定边镇学区被评为陕西省课改先进单位,在教育局年度工作考核中取得总分第一的好成绩。学区冯校长被评为陕西省教科研明星校长。成绩是付出的见证,但那些无法考量的转变更让我们感到欣喜、激动、慰藉。首先是老师的转变,以前老师备写教案是应付检查,如今拿到导学稿是解读,二次备课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以前盘踞三尺讲台是为了师道尊严,如今走下讲台和学生打成一片,是为了放手学生、成就学生和学生互为学习的共同体,

7、是为了人格平等,地位平等的人的尊严。其次是学生的转变,以前他们起早贪黑,只做不说,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应付家长的殷切希望。如今,他们在课堂上大胆自信的展示,侃侃而谈的表现,平等互助的讨论,自主快乐的学习是为了自己“生命的高效课堂”。还有站在我们背后的家长们的转变,以前,他们看到孩子的成长是学校的一纸分数。如今他们看到了孩子分数背后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看到了孩子的沟通能力、交往能力,看到了孩子与日俱增的学习思路和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这些看到,让家长更了解孩子,也让我们的课改工作有更强有力的保障。这些转变也正是我们为之奋斗所追求的课

8、改的最高境界。  编辑张晓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