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_0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_0

ID:5519361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16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_0_第1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_0_第2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_0_第3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_0_第4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_0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_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的观点。2学习本科普的语言特色,在说明或议论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3激发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重点难点】1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的结构提纲。2理解建筑的“法”、“词汇”、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意思,体会中国建筑求同存异的特点。3学习本科普的语言特色,并在说明或议论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学习方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知识链接】1体知识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作品。“科普”一词就是指

2、“科学普及”。科普作品传统上以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不过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科普作品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它有以下特点:(1)科普作品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阅读对象主要是不熟悉该学科的非专业人士。但这种专业性是有限制的。这就和一般的学作品或娱乐作品区分开。(2)科普作品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普及性、可读性和通俗性。在叙述内容上要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能引起普通读者兴趣。这就和专业学术献区分开。(3)科普作品在陈述专业科学知识时要求把握一定程度的严谨性。想象与科学现实之间的差别一般需要明确

3、指出,或者至少要保证读者不会混淆两者。这就和科学幻想作品(简称科幻)区分开。(4)科普作品允许适当地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境等等,已增加可读性。这就和一般的科学新闻、科学纪实或科学报告区分开。2作家介绍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是中国近代思想家、历史学家梁启超之子,广东省新会县人。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知识链接】1体知识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作品。“科普”一词就是指“科学普及”。科普作品传统上以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不过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科普作

4、品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它有以下特点:(1)科普作品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阅读对象主要是不熟悉该学科的非专业人士。但这种专业性是有限制的。这就和一般的学作品或娱乐作品区分开。(2)科普作品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普及性、可读性和通俗性。在叙述内容上要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能引起普通读者兴趣。这就和专业学术献区分开。(3)科普作品在陈述专业科学知识时要求把握一定程度的严谨性。想象与科学现实之间的差别一般需要明确指出,或者至少要保证读者不会混淆两者。这就和科学幻想作品(简称科幻)区分开。(4)科普作品允许适当地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

5、境等等,已增加可读性。这就和一般的科学新闻、科学纪实或科学报告区分开。2作家介绍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是中国近代思想家、历史学家梁启超之子,广东省新会县人。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梁思成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北京清华园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称为这所著名大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镜,正微微地

6、笑着,平静,坦然,好像刚刚走出家门,到他创建的清华建筑系去上班。【预习检测】1识读字音帷幕()屋脊()接榫()穹窿()埋怨()埋葬()翘起()翘首以盼()点缀()辍学()厦门()高楼大厦()角色()凤毛麟角()门槛()直栏横槛()哺育()2辨析词语妨碍和妨害独特和独到题材和体裁发掘和发现3整体感知中国建筑的特征十分丰富,在这篇中,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建筑的九点基本特征,这九点基本特征,哪些特征属于总体特征?哪些特征属于结构特征?哪些特征属于装饰特征?总体特征:一二点属于总体特征。结构特征:三至五点属于结构特征。装饰特征:六到九点属于装饰特征。

7、【内探究】一作者概况的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写的?(提示:说明的顺序主要取决于对象的特点。由于说明对象特点各异,顺序则不同。说明顺序常见的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1、由整体到局部2、由主(结构)到次(装饰)二、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法’”?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字中“法”的术语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8、例如,中国建筑怎样砍削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和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割生硬的结构部分使之成为柔和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