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教案_2

《往事依依》教案_2

ID:5520728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16

《往事依依》教案_2_第1页
《往事依依》教案_2_第2页
《往事依依》教案_2_第3页
《往事依依》教案_2_第4页
《往事依依》教案_2_第5页
资源描述:

《《往事依依》教案_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往事依依》教案《往事依依》教案《往事依依》教案第一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第一单元,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把你带进了亲近学、走进学之门。但我们一踏进大门去就觉得眼花缭乱,似走入仙境,又似走入迷宫,近处是弯曲盘旋的路,远处是波澜壮阔的天海。这浩如烟海的学世界,让人痴迷又让人不敢涉足。没关系,这节,于漪老师用她曾经跋涉过的脚印,指引我们拥抱学,用她曾经渡过这雾海小船载我们去遨游五彩斑斓的学海洋。2、作者简介于漪 江苏镇江人,1929年生,现年7岁。19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教学。语特级教师。现任全国中语会阅读研究中心理事长。主要著作有《于漪语

2、教育论集》、《语教苑耕耘录》、《语教学谈艺录》等。播放于漪录像。简单评价一下:和蔼可亲、热爱生活(最好)、有精神二.整体感知内容10分钟完成以下内容(了解主要内容)1、请简要概括出作者回忆的几依依往事:(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可讨论)回忆一: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临其境。(以趣动人)回忆二: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以美动人)回忆三:两位国老师颂读诗歌的情状,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以情动人)回忆四: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一生受用。(以理服人)找规律2、作者回忆的几往事都与什么有关?与读书(画)有关。3、“往事依依”应该有许多,

3、为什么作者的往事都是与“读书(画)有关”?答:因为作者回忆的是学生时代的生活,学生时代是读书学习的时代,回忆起,当然离不开读书。再说,读书,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开启了“我”的心智,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正因为这样,“我”才对学生时代有关读书(画)这些往事留下深刻印象,产生了依依之情。4、作者回忆这些往事对我们青少年有什么启迪?(练习第一题)从作者的依依往事探寻她成长的头:少年时代多读优秀的学作品、接受优秀化的熏陶。三、品味欣赏于漪的这篇散,用一个字评价就是:美。美在哪里:形美、神美。形美—语言风格、词

4、语优美、神美—思想内涵有深度和广度。1、中哪些词语、句段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3人左右即可)教师范例:2段写看画入了神的几个词语用得准确贴切:“凝视”、“进入画中”、“‘徜徉’于水之间”。寥寥数词,就把一个痴迷于想像的小学生形象勾勒出。阅读,要学会扣住关键字词把握主要内容。2、快速浏览,思考:作者在对下列往事的描写中,分别侧重于哪个字,请填出:回忆一: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临其境。(以趣动人)回忆二: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以美动人)回忆三:两位国老师颂读诗歌的情状,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以情动人)回忆四: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

5、,铭刻在心,一生受用。(以理服人)3、下面我们逐一感受:一、以趣动人作者能这样做,她用什么方法,你会吗?凭借联想和想像产生的。艺术欣赏的最高境界,就是与艺术品产生共鸣。方法是:一、培养兴趣;二、融自己于其中(转换角色、角度、时空)去联想、想像,去探求、去感知。(须笔记)欣赏此图,说说你在画中看到、听到、闻到、感受到的……今后在阅读、写作、鉴赏艺术作品中,要运用这种方法去训练自己,相信每位同学都能够在艺术的天空中得到陶冶,逐渐脱离低级趣味,提高自己生命的质量。二、以美动人1、全班齐读P37作者列举的诗句分别是:春夏秋冬,分别用括号括起。(见本)2、展示春、夏、秋、冬图片,学

6、生用本上的诗句或者自己知道的诗句乱猜。3、“春草嫩绿夏草青,秋草枯黄冬草尽;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雪。”除本上的诗句外你还能说出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吗?春天: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叶绍翁)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夏天:接天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杜甫)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冬天:千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三、以情动人1、欣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创作背景

7、]北固亭在镇江北固头,下临长江,形势险峻。作者晚年任镇江知府时,登北固,感慨历史的兴衰,因写此词。诗人登北固亭极目远眺,只见滚滚长江,却难见中原故国,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端。他从京口曾是三国东吴都城,想到当年孙权仅十九岁便统帅万军坐镇东南,多次战胜强敌的英雄业绩,对比眼前只图苟安的南宋小朝廷的昏庸无能,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南乡子》。黄自选用这首著名的辛词,显然也有寄托爱国情怀的意思。全班模仿跟读,抽查效果。2、田汉的《南归》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