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画杨桃》教案设计.doc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画杨桃》教案设计.doc

ID:55209559

大小:3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03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画杨桃》教案设计.doc_第1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画杨桃》教案设计.doc_第2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画杨桃》教案设计.doc_第3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画杨桃》教案设计.doc_第4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画杨桃》教案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画杨桃》教案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画杨桃》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会认“靠”等14个生字,会写“图”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感悟读文,理解“我”从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杨桃的样子。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杨桃的资料。  教

2、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杨桃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  2.齐读课题。二、指导自学,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三、认读生字,感知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认读生字词。检查认读情况,

3、随机纠正错误读音。  翘舌音:“审”(shěn)、“晌”(shǎng)、视(shì)  “肃”(sù):平舌音。笔顺:(共8笔)  “诲”:四声(huǐ),注意与“悔”的读音区别。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同桌交流)  4.扩展训练。  近义词:  教诲──教导审视──审察和颜悦色──和蔼可亲  反义词:  准确──错误难忘──淡忘  5.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明白了同一件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四、观察字形

4、,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图、交、摆、嘻、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3.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4.难字书写指导:  “图”:最后一笔写横封口。  “摆、抢”:左右结构,都是“扌”字旁,注意“仓”与“仑”的区别。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6.学生交流评价。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l.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

5、们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二、研读课文,理解句子。  1.读最后一段,激发思维。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印象深刻?  理解“难忘”是什么意思,“终身难忘”呢?  (难忘:无法忘记,永远留在脑海里。终身难忘:即一生都难以忘怀。常形容对他人的恩情或教诲铭记于心,也可形容对某一段时光难以割舍。)  (2)能使作者“终身难忘”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老师”的话。)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导语:作者是怎样画画的

6、?你怎么知道的?  抓住:“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等句子理解“我”是按照看到的去画画的。  (2)学习第2至第16自然段。  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犯了错误。)  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

7、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③“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他是怎样做的?“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  (“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  ④“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  (“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  ⑤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  (发现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