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教案

《杜甫诗三首》教案

ID:5521176

大小:44.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7-12-16

《杜甫诗三首》教案_第1页
《杜甫诗三首》教案_第2页
《杜甫诗三首》教案_第3页
《杜甫诗三首》教案_第4页
《杜甫诗三首》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甫诗三首》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杜甫诗三首》教案《杜甫诗三首》教案秋兴八首(其一)一、教学目标  1.赏析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二、教学重难点  把握诗歌意象和诗歌情感的有机联系,《杜甫诗三首》教案《杜甫诗三首》教案秋兴八首(其一)一、教学目标  1.赏析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二、教学重难点  把握诗歌意象和诗歌情感的有机联系,《杜甫诗三首》教案《杜甫诗三首》教案秋兴八首(其

2、一)一、教学目标  1.赏析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二、教学重难点  把握诗歌意象和诗歌情感的有机联系,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三、教学内容(一)关于古体诗与近体诗旧诗有古体、近体之分,此诗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往体诗”。按每行诗字数可分为四言、八言、七言、六言、杂言等。每首诗不拘字数,不求对仗,不讲究平仄和押韵,节奏也较自由

3、。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使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和绝句的统称。每诗句数固定(排律诗除外);每句字数固定;押平声韵,不换韵,位置固定;讲究平仄对仗。律诗是近体诗(与唐代以前的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律诗必须符合以下三个基本条:1.押韵:

4、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要求押平声,且一韵到底。2.对仗:律诗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3.平仄:律诗和绝句的每句平仄都有规定,误用者谓之“失粘”。所谓“失粘”,应该是指邻句不相粘——“粘”的意思是两句诗的平仄相同,而邻句则是指下一联的上句和上一联的下句。与“失粘”类似的规则,还有“失对”,也就是同一联的上下两句没有平仄相对。(二)秋兴八首(其一)(加录音朗读)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三)知

5、识点梳理(词语理解)  ①玉露:白露。  ②凋伤:使草木凋零衰败。  ③萧森:萧瑟阴森。  ④兼天:连天。“兼”,连的意思。  ⑤塞上:这里指夔州的。  ⑥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是指第二次看到。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时光流走。  ⑦接地阴:风云盖地。  ⑧他日:往日。指多年的艰难岁月。  ⑨系(ì):系舟上岸。  ⑩寒衣:冬天的衣服。  ⑾催刀尺:赶裁新冬衣。  ⑿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zhēn),捣衣石。(四)生平及写作背景生平:杜甫(7

6、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白、高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34岁开始在长安寓居近十年。7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已饿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比,使诗人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三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人

7、推崇他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写作背景:公元7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杜甫出生在一个时代”奉儒守官”的家庭,自小所收的教育与熏陶,是他对国家命运与民生疾苦非常关注。他曾多次在诗中表示过”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8、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之类的心迹。在流寓四川的年月里,它时刻关心着国家形势,盼望”安史之乱”早日平息,国家与百姓能够重归安宁。可是,事与愿违,”安史之乱”虽与763年被平定,但国家的形势却仍不稳定,回纥、吐蕃等民族自是兵强马壮,不时侵略唐境,吐蕃还于763年一度攻占了都城长安;而唐朝内部在平定”安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