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doc

《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doc

ID:55215715

大小:19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5-04

《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地理学科琼中县乌石学校凌秀珍【设计意图】地图对学生来讲并不陌生,所以要依据初中学生的认识特点,创设多种情境,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设计。地形图的判读,这部分内容是一个重点也是个难点。如何把立体的地形特征表示到地图中更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如何从平面的地图中判读立体的地形,需要学生有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来认识地理事物的形象特征,建立地理事物空间方位的概念。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适时的点拔、评价,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课标要求】参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章节内容要求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级,估算海拔与相对

2、高度。【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选自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建立最基础、系统的地图知识,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基本特征及今后的地理知识学习奠定基础,本节课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等值线,为以后学习其他等值线打下基础。【学情分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学好地理。初一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习兴趣。还有一点就是初中生热情高,思维活跃,并且他们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初中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时期,初一学生年龄

3、普遍偏小,所以其思维方式中感性思维起主导作用。学生已初步具有阅读教科书的能力,并能自学一些比较浅显的问题。但是本章节的学习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很难吃透。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学习等高线地形的基本概念:等高线、等深线、海拔、相对高度等;(2)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坡度的陡缓。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五种地形部位。2.过程与方法(1)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同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合作的能力。(2)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4)通过多媒体、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4、力,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教学重点、难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在地形图上区别山脊、山谷。三、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形模型四、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模型教学、分组活动、启发讨论式、读图分析归纳1、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小明与小红要进行爬山比赛,分别从两处攀登山峰。你说谁能最快到达山顶?在山脚下如何判断山坡的陡缓呢?从而引入到新课的学习。【讲授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学习等高线地形的基本概念:等高线、海拔、相对高度等;2、了

5、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坡度的陡缓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五种地形部位。一、自主学习:看图,思考大声齐读学习目标阅读课文,思考、并完成学案选派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用图片从感观上吸引学生,激发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理。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学习,知道要学什么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的垂直距离(海平面以上为___数,海平面以下为____数);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外一个地点的______。(不小于0);3、如右图所示,A点海拔为_______,C点海拔为______,B点和C点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承

6、转:你知道地形图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走进实验瞧一瞧、、、、二、实验探究山体各个部位的等高线的特点1、阅读实验目的通过绘制等高线示意图,在图中找出五个山体部位2、清点实验器材山体模型白纸铅笔竹签2根3、实验步骤(1)一看,先查看山体上标识的山体部位名称(2)二画,沿着山体的轮廓画出等高线示意图学生检查实验用具,并仔细阅读实验步骤学生利用模型来绘制等高线示意图学生利用模型绘制等高线示意图,并展示学习成果。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看教师演示绘制等高线示意图(3)三思合作探究1:等高线的特点:①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______;②同一地图上的等高距______;③等高

7、线均为______曲线;④等高线愈稀,则坡度愈______;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______。合作探究2:说出五种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点【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等高线、相对高度、等高距等基础概念。重点学习好如何在等高线示意图当中判读五种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点。(1)山顶: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一般用“”表示 (2)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  (3)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