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象宸主任应用旋覆代赭汤临床经验

丁象宸主任应用旋覆代赭汤临床经验

ID:5522127

大小:7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17

丁象宸主任应用旋覆代赭汤临床经验_第1页
丁象宸主任应用旋覆代赭汤临床经验_第2页
丁象宸主任应用旋覆代赭汤临床经验_第3页
丁象宸主任应用旋覆代赭汤临床经验_第4页
丁象宸主任应用旋覆代赭汤临床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丁象宸主任应用旋覆代赭汤临床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丁象宸主任应用旋覆代赭汤临床经验丁象宸主任为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内科、儿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50年,临床经验极为丰富,谢师应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各科疑难杂病,临床上每获良效。笔者有幸成为学术经验继承人,跟师侍诊,现精选导师临床典型病案如下,以飨同道。旋覆代赭汤证,载于《伤寒论》,原文曰:“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导师临床应用时,常变通扩大本方的应用范围,但凡有上逆之病机,出入化裁,用之甚良,。陈老临证法尊仲景,在古方新用方面有很多成

2、功的经验,尤善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各科疾病,精巧化裁,运用独到。笔者跟随陈老侍诊,有幸聆听教诲,受益匪浅。现结合陈老医案,将其相关临床经验介绍如下。丁象宸主任为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内科、儿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50年,临床经验极为丰富,笔者有幸成为学术经验继承人,跟师侍诊。旋覆代赭汤证,载于《伤寒论》,原文曰:“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导师临床应用时,常变通扩大本方的应用范围,但凡有上逆之病机,出入化裁,用之甚良,现精选导师临床典型病案如

3、下,以飨同道。典型病例胃炎方名:加味旋覆代赭汤组成:旋覆花15g,代赭石15g,茯苓10g,法半夏10g,人参6g,炙甘草5g,黄连3g,橘红10g,延胡索10g,乌贼骨10g,瓦楞子10g,海蛤壳10g,大枣4枚,生姜5片。功能:益气健脾,利胆和胃。主治: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上下午少量频饮。方解:本方源于《伤寒论》旋覆代赭汤加味而成。方中旋覆花开结气、降痰涎、利气下行;代赭石质重沉降,平冲镇逆;茯苓健脾除湿安神,伍法夏、生姜、橘红化痰和胃,降逆止呕;黄连

4、清热解毒燥湿,利胆制吐止酸,利于溃疡愈合;乌贼骨、瓦楞子、海蛤壳制酸和胃;延胡索活血止痛,抑制胃酸,促进溃疡愈合;人参、大枣、甘草协力安定中州,养正升清,使降中有升,不致沉降太过。诸药合用,使中焦健运、痰浊涤除、清升浊降,诸症悉除。《加味旋覆代赭汤》例1某男,48岁。2011年10月17日初诊。患者诉烧心反酸反复发作1年余,发作时自行服用洛赛克症状好转,近日因家庭琐事生气后又出现上述症状,再服用洛赛克无效,遂来求治。查心电图及腹部B超无异常,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C级),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辨证:肝胃不和,

5、胃气上逆。处方:旋覆花(包煎)15g,代赭石(先煎)30g,党参15g,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5g,苏梗10g,黄连3g,吴茱萸1g,煅瓦楞子(先煎)30g,乌贼骨20g,白及10g,炙甘草3g。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服用1周后症状明显好转,继服3周后症状消失。按本例患者由于情志不遂,郁怒伤肝,导致肝失疏泄,肝木乘土,横逆犯胃,胃气失和,气逆于上而出现反酸嗳气。食浊气滞郁而化火上攻,出现胸骨后灼痛。痰气阻于胸膈则症见胸闷;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则呕吐痰涎。是以用旋覆花、代赭石降逆,消痰止呕;半

6、夏消痞散结;茯苓健脾利湿;苏梗、陈皮疏肝行气;煅瓦楞子、乌贼骨、白及制酸护膜;炙甘草调和诸药。众药合用使肝气得疏,胃气得降,诸症得除。从中医辨证角度分析,由于人体五脏六腑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病变过程中的胃气上逆之证不仅可由胆之邪气引起,其他脏器功能失调均可导致。如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疏泄失常,横逆犯胃,胃气失其和降之功;脾与胃互为表里,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共同维持中焦气机升降,若脾不升清,则影响胃之降逆,而显胃气上逆;肺主气,主肃降,肺气肃降有利于胃气和降,肺气上逆可影响中焦气机升降,肺

7、胃不和,胃气上逆。因此,治疗上应疏肝利胆,升脾和胃。疏通肝脏郁滞之气,令肝气条达舒展,发挥肝的疏泄功能;疏利郁积之胆汁,使其循常行之道,顺流而下小肠,不致于上逆犯胃。脾主升清,胃气宜通宜降,即降其上逆之气,使脾胃升降有序,达到肝随脾升,胆随胃降,升降有序,肝脾协调,胆胃和谐的正常生理状态。《旋覆代赭汤辨证加味运用》典型病例咳嗽王某,女,72岁,2009年3月5日就诊。患者反复咳嗽、咳痰、喘促20余年,复发加重10余天。10余天前出现上述症状,经村医给予静脉点滴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喘定等药物4日,口服复方甘草

8、片、博利康尼等,症状无明显改善,求诊中医。现症见:咳吐白色泡沫痰,痰量较多,喘促憋气,稍动即重,伴脘腹胀闷,倦怠乏力,纳差,舌质淡,苔薄腻,脉细滑。辨证分析,本症属于肺胀(痰浊阻肺),治宜化痰降逆。方用旋覆花9g(包煎),人参6g,生姜10g,代赭石9g,炙甘草6g,半夏9g,大枣12枚,陈皮10g,茯苓12g,共6剂,遵医嘱服用。3月12日复诊,述咳嗽减轻,咳痰量明显减少,喘促减轻,效不更方,继服上方6剂。3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