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1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1教案(苏教版)

ID:5524203

大小:2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17

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1教案(苏教版)_第1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1教案(苏教版)_第2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1教案(苏教版)_第3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1教案(苏教版)_第4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1教案(苏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1教案(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1教案(苏教版)教学内容:《识字1》教学目标:1、学会本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个字只识不写,认识9种笔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通过诵读,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了解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景物,凭借形象的画面展开想象,获得整体感知。2、指导诵读,指导学生利用田字格写好汉字。教学准备:1、彩色图片。2、生字词卡片。3、田字格黑板。时安排:两时教学过程:第一时时目标:1、把读通顺。2、理解诗歌的意思,指导背诵。3、认识并书写基本笔画。一、看图导入:1、看图说话:小朋友们,这幅图很美,请你们先

2、向远处看,看到了什么?(远处有,有树,有亭子,还有房子)再看看近处有什么?(有许多红花)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2、书上有一首小诗把图上的小村写了下,出示: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只花。二、初读韵:我的十分钟:1、自己拿起书,认真地把读一读,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两遍,直到读准读通为止。2、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提醒大家容易读错的字音。3、[出示]韵(1)有没有什么字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学生提醒,小老师带读。(2)指名读,正音。(3)开火车读,借助汉语拼音将韵读通读顺,掌握字音。三、读,理解诗意:1、齐读。2、一眼望去二三里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出示:一去二三里,

3、烟村四五家。(1)指导朗读,注意词儿连着读。(2)师范读,启发学生讲述:“二三里”是说路途不远;“烟村”是有人居住;“四五家”是指人家不多。(3)指名有感情朗读。3、除了这些你还看到了什么?出示: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1)“六七座”是指有几座亭台,“八九十枝花”,是指有许多枝花。你觉得美吗?(2)指导朗读,注意词儿连着读。4、配乐朗读,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个村怎样?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学生练习背诵,一边背一边想象村的画面。四、学习笔画:1、这学的生字都认识了吗?(出示生字卡片。)我们“开火车”读。2、如果把汉字看成一座座形象各异的小房子的话,那

4、么构成汉字小房子的砖头就是笔画。(出示笔画“点”。)这个笔画叫什么?猜猜看?3、出示“雨点”图。)看,这个笔画“点”像什么?还像什么呢?4、小雨点头尖肚子圆,看老师写“点”。你们写两个试试。、教师利用“笛子”、“树干”、“竹叶”、“孔雀”等形象帮助学生学习笔画“横”、“竖”、“撇”、“捺”,鼓励学生想象这些笔画还像什么。再让学生写写这些笔画。6、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下面老师要变个魔术。(学生睁圆了眼睛。)看,这是什么?(拿出胶线摆成“竖”。)生:竖。7、看好,要变了!(老师弯折胶线,成“竖弯”。)这是什么笔画,猜猜看!生:竖弯!竖弯!8、教师继续利用胶线在笔画“横、竖”基础

5、上,弯折变化出笔画“横折”、“竖弯钩”、“横折弯钩”,让学生记名称,并写写笔画。9、教师要注意范写,让学生感受笔画书写时的起笔、运笔和收笔。10、再让学生充分利用习字册描红和临写。五、练习设计:1、熟读、背诵的诗歌。2、练习书写基本笔画。第二时时目标:1、巩固背诵,启发想象村的美丽景色。2、指导写字。一、检查复习:1、指名读,认读生字。2、背诵。二、指导说话:1、启发想象,看图:当我们到郊外,一眼望去,你看到了什么?请你从远到近说说。2、练习说几句完整的话。三、指导写字:1、出示基本笔画,指名说,巩固复习。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笔画、形象、生活经验记生字

6、。如“六”,可引导学生摆个造型,使学生感受到“点”像小孩头,“横”像伸开的手臂,“撇”、“点”像叉开的双脚。记“十”可问学生,你在生活中什么地方见过“十”?)3、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调整呼吸,放松手指,开始写字。因为第一次开始写汉字,教师可加强范写,特别是对较难的字如“四”、“五”等要注意范写。要保证学生充足的写字时间。引导学生描一个,临一个之后,要自己对照一下范字。四、延伸拓展,内外迁移:我的十分钟:1、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数字的成语。2、小组学习的《咏雪诗》五、练习设计:1、练习写生字。2、收集朗读带有数字的儿歌。板书设计:识字1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只

7、花。智慧瞬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