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面神经麻痹.doc

中医治疗面神经麻痹.doc

ID:55248259

大小:1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07

中医治疗面神经麻痹.doc_第1页
中医治疗面神经麻痹.doc_第2页
中医治疗面神经麻痹.doc_第3页
中医治疗面神经麻痹.doc_第4页
中医治疗面神经麻痹.doc_第5页
中医治疗面神经麻痹.doc_第6页
资源描述:

《中医治疗面神经麻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治疗面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中医称“面瘫”、“口僻”等,属“中风”范畴。中医认为发病多由肌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侵袭,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录枢邪气脏腑病形》说:“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又如《录枢脉经》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络通,百病皆治。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辩证分型及治疗1、风邪入络症状:每于晚间受风寒或受潮湿之后,次日晨起即发现面瘫,口眼歪斜,或有头痛,苔薄白,脉浮。证候分析:正气相对不足,脉络空虚,感受风寒之邪

2、,侵袭头面,筋脉痹阻,故面瘫乃作,口眼歪斜;风寒之邪外束,故头痛,苔薄白,脉浮。治则:祛风活血,和营通络。方药:牵正散加减。白附子9g僵蚕9g当归9g防风9g白芷12g白芍12g川芎6g钩藤12g天麻12g中医治疗面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中医称“面瘫”、“口僻”等,属“中风”范畴。中医认为发病多由肌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侵袭,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录枢邪气脏腑病形》说:“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又如《录枢脉经》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络通

3、,百病皆治。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辩证分型及治疗1、风邪入络症状:每于晚间受风寒或受潮湿之后,次日晨起即发现面瘫,口眼歪斜,或有头痛,苔薄白,脉浮。证候分析:正气相对不足,脉络空虚,感受风寒之邪,侵袭头面,筋脉痹阻,故面瘫乃作,口眼歪斜;风寒之邪外束,故头痛,苔薄白,脉浮。治则:祛风活血,和营通络。方药:牵正散加减。白附子9g僵蚕9g当归9g防风9g白芷12g白芍12g川芎6g钩藤12g天麻12g中医治疗面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中医称“面瘫”、“口僻”等,属“中风”范畴。中医认为发病多由肌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侵袭,以致经气阻滞

4、,经筋失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录枢邪气脏腑病形》说:“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又如《录枢脉经》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络通,百病皆治。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辩证分型及治疗1、风邪入络症状:每于晚间受风寒或受潮湿之后,次日晨起即发现面瘫,口眼歪斜,或有头痛,苔薄白,脉浮。证候分析:正气相对不足,脉络空虚,感受风寒之邪,侵袭头面,筋脉痹阻,故面瘫乃作,口眼歪斜;风寒之邪外束,故头痛,苔薄白,脉浮。治则:祛风活血,和营通络。方药:牵正散加减。白附子9g僵蚕9g当归9g防风

5、9g白芷12g白芍12g川芎6g钩藤12g天麻12g全蝎1.5g(冲服)随症加减:痰多者,加天竺黄12g、制南星12g,以化痰开窍;口干咽燥者,加黄芩12g、生石膏30g,以清热泻火;有寒象者,加细辛6g、麻黄9g,以温经通络散寒;有瘀象者,加鸡血藤15g、红花9g、路路通9g,以活血通络。2、气血两虚症状:口眼歪斜,日久不复,头晕乏力,纳差胃呆,心悸眼花,苔薄,脉细。证候分析:正气不足,感受风寒之邪之后,经络阻滞,气血痹阻不利,筋脉失养,故口眼歪斜,日久不复;病久不复,致气血两虚,故头晕乏力眼花;血不养心,故心悸阵作;脾不健运,则纳差胃呆;苔薄,脉细为气血不

6、足之征。治则:补益气血,祛风通络。方药:八珍汤加减。党参9g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6g当归9g赤芍12g川芎6g地龙12g桂枝9g蜈蚣2条(冲服)全蝎粉1.5g(冲服)随症加减:神疲气短者,加黄芪15g,以补益中气;头晕目花者,加枸杞子12g、菊花9g,以补肝而清利头目;心悸失眠者,加枣仁12g、夜交藤30g,以养心安神。3、痰瘀互阻症状:口眼歪斜,头痛,肢体麻木,头晕,神疲乏力,纳呆。舌质黯,苔薄腻,脉细滑或细涩。证候分析: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人络,夹痰夹瘀痹阻经络,故口眼歪斜而致面瘫;瘀血阻络,清窍不利,故头痛肢麻;气血不足,故头晕,神疲乏力;

7、健运失司故纳呆;舌质黯,苔薄腻,脉细滑或细涩为气虚血滞,痰瘀互阻之象。治则:益气活血,祛疾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合牵正散加减。生黄芪15g当归9g川芎6g赤芍9g地龙12g白附子9g桃仁9g红花9g全蝎粉2g(吞)随症加减:寒象者,酌加桂枝9g、羌活9g,以温经散寒;热象者,加黄芪12g、生石膏30g,以清胆胃经热;痰湿明显者,加陈皮6g、半夏9g,以祛湿化痰;伴面肌痉挛者,适当加大全蝎粉的用量,并加用白芍15g、甘草6g、鸡血藤15g,以解痉缓急通络。中成药1.大活络丸每次1丸,每日2~3次。适用于本病有寒象者。2.牛黄清心丸每次1丸,每日2~3次。适用于本

8、病有热象者。简便方1.蜈蚣、全蝎和僵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