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实践与反思.doc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实践与反思.doc

ID:55251661

大小:3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07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实践与反思.doc_第1页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实践与反思.doc_第2页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实践与反思.doc_第3页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实践与反思.doc_第4页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实践与反思.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实践与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实践与反思很高兴有机会与大家一起探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感想。一、“空间与图形”的编排体系七年级上:第7章《图形的初步认识》。本章是初中阶段“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起始章。在这一章中,将在小学学习“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欣赏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看到更多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初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线段和角认识一些简单的图形,并能初步进行应用。七年级下: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本章主要内容是在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一些基本性质以及尺规作图。在七年级上册第7章,学生

2、已经接触了图形的初步知识,体验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如直线、线段、射线、角等,并能用简单的语言加以描述。从这一章开始将比较深入地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第2章《图形和变换》。本章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四块内容(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之一。本套教科书在七年级上册先安排图形的初步认识,及七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集中学习四种变换的知识,可能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在小学阶段已有所接触,并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本章所学的四种变换的初步知识将为后续的内容,如四边形、圆及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的学习打下基础。八年级上:第1章《平行线》、第2章《特

3、殊三角形》、第3章《直棱柱》。八年级下:第4章《命题与证明》、第5章《平行四边形》、第6章《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九年级上:第3章《圆的基本性质》、第4章《相似三角形》。九年级下:第3章《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第4章《投影与三视图》。第四章内容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老师来说都是一章全新的内容,是老教材中从未涉及过的一个内容。空间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观念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为此,本套教科书设计了一系列反映空间观念的内容。如七年级上册的“图形的初步知识”,七年级下册 的“图形和变换”八年级上册“直棱柱”“图形与坐标”等。在此基

4、础上本章继续研究的“投影与三视图”,这也是反映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二、七年级下教材的处理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三角形是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在现实生活和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可以说三角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三角形的许多重要性质是研究其它几何图形的依据。例如,多边形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用三角形的知识去解决。根据三角形的性质还可以推导许多几何学中的重要结论。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工具,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断方法,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作好了准备。“尺规作图”因其应用的广泛性及在今后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重现了突出位置。

5、毛5(一)、教学建议:1、教学时教师要充分体现课本的编排意图,尽量利用生活实物原型去展示,然后经过观察、联想、交流、讨论,师生共同归纳出有关三角形的一些概念、性质。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应在对比图形中使学生理解、掌握。如三角形的外角的概念,学生往往从字面上理解,认为是三角形外面的角。应在变式图形中从邻补角去认识就可以少发生错误。2、自主探索学习在本章的体现更加突出,教师要考虑到这一点,在组织、引导、交流过程中应该作好充分准备。如在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中画高时,从高的特征、垂足和位置(尤其是对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垂足位置在角的顶点或边的延长线上)、三条高的关系步

6、步深入,并注意培养如何从学生的活动中发现、归纳这些结论,尝试用数学语言有条理的表达等方面下功夫。再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除了记住SSS、SAS、ASA、AAS这些结论外,还应该思考“具备什么条件才能使两个三角形全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角不是夹角行不行?为什么?”“条件还能少吗?”等问题。然后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探索,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3、继续重视用几何语言有条理表达的能力的培养。在七年级上册第7章“图形的初步知识”中,几何语言的学习主要是描述性的,现从这一章开始初步进入推理阶段,所以有更高的要求。课本的编排分三个层次逐

7、步加深:首先是填一个符号,判断一些边、角的大小或关系,如前三节中的课内练习;其次是说明三角形全等,或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来说明线段和角相等,完成说理过程。从第四节开始都有这种类型的习题,且要求依次提高,先填一些重要或刚学过的理由,到后来基本上要求从头到尾填写理由;最后是作图题中说明道理,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练习中也应该明白为什么可以这样作图的道理。4、重视“尺规作图”技能的培养。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有关“尺规作图”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它独特的魅力曾吸引了无数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