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导线测量常用计算公式.doc

【测量学】导线测量常用计算公式.doc

ID:55262206

大小:268.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5-08

【测量学】导线测量常用计算公式.doc_第1页
【测量学】导线测量常用计算公式.doc_第2页
【测量学】导线测量常用计算公式.doc_第3页
【测量学】导线测量常用计算公式.doc_第4页
【测量学】导线测量常用计算公式.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测量学】导线测量常用计算公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方位角的计算公式二、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三、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四、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五、竖曲线上点的高程计算公式六、超高计算公式七、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八、标准差计算公式九、坐标中线测量与计算十、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和坐标测量步骤一、方位角的计算公式1.字母所代表的意义:x1:QD的X坐标y1:QD的Y坐标x2:ZD的X坐标y2:ZD的Y坐标S:QD~ZD的距离α:QD~ZD的方位角2.计算公式:1)当y2-y1>0,x2-x1>0时:2)当y2-y1<0,x2-x1>0时:3)当x2-x1<0时:二、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1.字母所代表的意义:α1:QD~JD的方

2、位角α2:JD~ZD的方位角β:JD处的偏角2.计算公式:β=α2-α1(负值为左偏、正值为右偏)三、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1.字母所代表的意义:U:JD的X坐标V:JD的Y坐标A:方位角(ZH~JD)T:曲线的切线长,D:JD偏角,左偏为-、右偏为+2.计算公式:直缓(直圆)点的国家坐标:X′=U+Tcos(A+180°)Y′=V+Tsin(A+180°)缓直(圆直)点的国家坐标:X″=U+Tcos(A+D)Y″=V+Tsin(A+D)四、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1.字母所代表的意义:P:所求点的桩号B:所求边桩~中桩距离,左-、右+M:左偏-1,右偏+1C:JD桩号D:JD偏

3、角Ls:缓和曲线长A:方位角(ZH~JD)U:JD的X坐标V:JD的Y坐标T:曲线的切线长,I=C-T:直缓桩号J=I+L:缓圆桩号:圆缓桩号K=H+L:缓直桩号2.计算公式:1)当P

4、边桩坐标:Xb=Xm+Bcos(O+MW+90°)Yb=Ym+Bsin(O+MW+90°)4)当HK时中桩坐标:Xm=U+(T+P-K)cos(A+MD)Ym=V+(T+P-K)sin(A+MD)边桩坐标:Xb=Xm+Bcos(A+MD+90°)Yb=Ym+Bsin(A+MD+90°)注:计算公式中距离、长度、桩号单位:“米”;角度测量单位:“度”;若要以“弧度”为角度测量单位,请

5、将公式中带°的数字换算为弧度。五、竖曲线上点的高程计算公式1.字母所代表的意义:R:曲线半径i1:ZY~JD方向的坡度i2:JD~YZ方向的坡度T:曲线的切线长E:外失距x:竖曲线上的点到直圆或圆直的距离y:竖曲线上点的高程修正值2.计算公式:六、超高计算公式1.字母所代表的意义:i0:路拱坡度ib:超高坡度Ls:缓和曲线长b1:所求点~路中线距离x0:从直缓开始,到路左右坡度一致的距离,即图中C---Cx:所求点~直缓或缓直的距离hb:超高值2.计算公式(公式1):(绕中线旋转)1)当x≤x0时行车道外侧边缘:行车道内侧边缘:2)当x≥x0时行车道外侧边缘:行车道内侧边缘:3.计算公式(公式

6、2):行车道外侧边缘:行车道内侧边缘:七、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1.字母所代表的意义:N:锤击数M:地基承载力2.计算公式(公式1):(绕中线旋转)注:贯入深度为30cm,单位为MPa八、标准差计算公式1.字母所代表的意义::样本平均值S:样本标准差2.计算公式:基于整个样本总体的标准差:基于样本估算标准差:九、坐标中线测量与计算采用全站仪测量线路中线,其基本的原理就是:利用假定坐标系或大地坐标系,测量各交点的坐标,并计算中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利用坐标放样的原理,把各中桩在地面上确定(打桩),以备后续测量。(一)控制点测设由于线路通常较长,为确保测量各交点坐标的准确性,通常在线路的全长,每隔一定

7、的距离设置一个坐标控制点,该控制点的坐标是测量该段线路交点的坐标基准点。因此,坐标中线测量的第一步就是进行控制点的测量。图5-1一、控制点的布设控制点布置在线路沿线两侧,点位尽量放置在较高的位置上,能够看见越长的线路越好。点位要固定,不能有移动的现象。尽量设置在建筑物的顶上等位置,若在没有建筑物的地区,则应在地上打入大木桩,在桩顶上订小钢钉。两相邻的控制点能够相互通视,距离在50m—500m的范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