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传导通路.doc

感觉传导通路.doc

ID:55264411

大小:1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08

感觉传导通路.doc_第1页
感觉传导通路.doc_第2页
感觉传导通路.doc_第3页
感觉传导通路.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感觉传导通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感觉传导通路(一)躯干和四肢的本体觉传导通路    本体觉是指肌、腱和关节的位置觉、运动觉、振动觉,又称深感觉,该传导通路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此通路由3级神经元组成,第1级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的胞体位于神经节内,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及皮肤的感受器,中枢突进入脊髓同侧后索。其中来自第5胸节以下的纤维组成薄束,来自第4胸节以上的纤维组成楔束。两束上升至延髓分别终于薄束核和楔束核(第2级神经元)。在此更换神经元后,发出二级纤维,左右交叉,形成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两侧上升称内侧丘系,经脑桥、中脑至背侧丘脑的腹后核(第3级神经元)。在此更换神经元后发出投射纤维,经内囊后肢投射到大脑皮质

2、中央后回的上2/3区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头面部的本体感觉冲动一般认为通过三叉神经传入脑。 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二)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触(粗)觉传导通路    痛、温觉和触觉又称浅感觉。此通路第1级神经元位于脊神经节(属假单极神经元),其周围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皮肤的痛、温和触觉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入脊髓灰质后角(第2级神经元)。更换神经元后发出纤维,先向对侧斜升1~2个脊髓节段,至对侧外侧索的前部和前索上升形成脊髓丘脑束,经脑干终于背侧丘脑腹后核(第3级神经元)。更换神经元后发出的投射纤维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的上2/3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3、   (三)头面部的痛、温和触(粗)觉传导通路    第1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节内,其周围突构成三叉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于头面部的痛、温和触觉感受器,中枢突经三叉神经根入脑桥后终于三叉神经感觉核群(第2级神经元)。更换神经元后发出的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三叉丘系,伴内侧丘系上升,终于背侧丘脑的腹后核(第3级神经元)。更换神经元后,发出的投射纤维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的下1/3部。    (四)视觉传导通路    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在光刺激下,产生神经冲动。冲动经双极细胞传给节细胞,节细胞的轴突穿出眼球壁聚集成视神经,两侧视神经在蝶鞍前上方,形成视交叉,视交叉向后延为视束。每侧

4、视束由来自同侧视网膜颞侧半的纤维和对侧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共同组成。视束的大部分纤维向后绕大脑脚,终于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发出的纤维,组成视辐射,经内囊后肢的后部,投射到枕叶距状沟两侧的皮质,产生视觉(图5-58)。视觉传导通路    瞳孔对光反射:视束的另一部分纤维终于上丘的上方。更换神经元后,终于双侧动眼神经副核。后者发出的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当一侧眼受光照时,引起两侧眼球瞳孔缩小的反应,称瞳孔对光反射。直接受光照一侧的眼所产生的缩瞳反应称直接对光反射,未接受光照一侧的眼所产生的缩瞳反应,称间接对光反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