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师法自然”观的应用趋势.pdf

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师法自然”观的应用趋势.pdf

ID:55273403

大小:184.76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12

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师法自然”观的应用趋势.pdf_第1页
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师法自然”观的应用趋势.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师法自然”观的应用趋势.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艺术设计】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师法自然”观的应用趋势文/尚晓燕摘要:“回归自然”已成当代人类共同的诉求,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设计师将责无旁贷的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对自然的保护和尊重为原则、以设计作品的艺术性、文化性和人性为理想,努力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师法自然”的设计之路。文章分析探讨“师法自然“理念的可行性、重要性与必然性等意义,企望对我们的设计实践有所启示。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师法自然应用趋势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泥土砂石、声光水气等可谓“取之克”在装饰上追求自然的形体,

2、18世纪“洛可可”的“师无禁,用之不竭”,只要能善用便能产生“耳得之为声,目法自然”在建筑和室内岁体现出一种迎合潮流媚俗的态遇之为色”的佳境。然而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人类无休止度,但对自然形式美的追求依然没有改变,法国启蒙运动的索取和滥用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城市杰出代表狄德罗提倡“要真实,要自然”,抓住自然的典中交通拥堵,环境恶化问题严重,都市生活正以一种对自然型表现其本质。此后受中国园林的影响英国自然风景同发的伤逝之情呈现,人们渴望回归自然享受自由。纵观20世纪展起来,钱伯斯在《东方

3、园艺》一书中主张“一切美源于下半叶以来,人类正在以自己的努力来改善和自然的关系,自然,师法自然中的无秩序”,19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艺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和景观师努力从自然中汲取设计灵感和术运动对自然元素的运用,2O世纪现代派艺术对光和色等前进光源.以实际行动践行“师法自然”的理念,从近些年世的研究都体现出对自然的热衷,其次,从风格流派来看,界性的盛事世博会主题来看,“师法自然”的造物观已成为北欧风格,美式乡村风格,地中海风格,新中式风格,日主线,时至今日生态设计,绿色设计,节约型消费观和可持式风格等无

4、不体现“师法自然”造物观。虽然这其问不乏续发展观等观念正逐渐深入人心,“师法自然”已在路上并对自然无休止的征服和索取以致给生态造成极大的破坏,将长期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风向标。但宏观来看这与西人对自然的喜爱并不矛盾,且西方更多体现在“师法自然”的“形”上。一东西方“师法自然”的传统二“师法自然”观中“形与神”的意义(一)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东方式“师法自然”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被模仿和推崇由来已久,它不(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仅是人们的审美对象,也是人们心灵和精神的寄托所在。中首先,大自然为我们提供

5、了丰富多元的审美对象,国古代的“天人合一”、“顺气性而为之”、“智者乐山,将这些元素作为装饰语言巧妙运用于设计中将给人带来生仁者乐水”、“道法自然”以及所崇尚的中庸之道等思想都理的快感和情感的愉悦,这种物质与精神的满足正是人类体现m天、地、人的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在处理“道”与所渴求的,古人所谓的“融情于景”就是这个道理。自然“器”关系时尊崇“法身无象,应物以形”的造物观。日本本身的生存法则给人以理性的思索,它所体现的秩序与规民族受禅宗美学思想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颇深,他们对自则是对人类“不逾矩”理性的

6、指引。在这种理性的规范下然的敬畏之情亦可谓达到极致,甚至表现出一种悲观的生命造物追求“形神统一”;其次,“师法自然”的造物观即忧患意识,在园林建筑中以枯山水庭院最为典型,设计所体是一种设计的真善美观,真即合乎规律,善即合乎目的,现出的枯寂清淡和简朴真挚反映了禅宗思想的追求。中国的美即合乎理想,对自然的再创造以达到取其“形”,延其“师法自然”更多体现追求“形”和“神”的整体美,日本“义”,传其“神”为宗旨。这种“顺乎其性”就能感性较多在追求“超之向外”的“神”。和理性和谐统一。此外,自然在潜移默化中指引

7、造物朝着(二)西式的“师法自然”精神“用最丰富的元素体现最单纯的含义”的道路前进,这种从西方园林和建筑史来看,古希腊古罗马追求的那种超越功利的美是独一无二的,从而实现人类理想的“诗意均衡对称和谐的规划布局和造景,无疑是对形式美规律和的栖居”。法则的理性的概括,它们认为自然是需要被“驯化”的。(二)多样性与同一性的统一中世纪的哥特式艺术是以尘世的理想实体来追求上帝的理南于各民族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等的差异造成各民族想境界,是对自然的理想化结果。文艺复兴时期的别墅庄“师法自然”的价值取向多元化,从外在形式来

8、看,东南园规划设计淋漓尽致的体现出对自然真山真水形式美的追亚民族喜用简朴的竹藤原木,欧洲热衷利用自然中奢华的求,但与中国的“放任自然”相反。之后出现的“巴洛材料,中国对传统装饰元素的热衷,而日本崇尚建筑与自1092015·1然的融合,西亚喜用几何装饰花纹⋯⋯从而成就了“师法自的广场上。宽阔的中央大道,大花园,修剪齐整的几何形绿然”下因地制宜,因人制器的独特多样的民族特色,而同一篱,成行成列栽植的树木,草坪和花坛⋯⋯,充满勃勃的自性无疑是包含着人类某种共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