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发展援助与中国国际责任的当代实践.pdf

对非发展援助与中国国际责任的当代实践.pdf

ID:55274753

大小:818.7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5-12

对非发展援助与中国国际责任的当代实践.pdf_第1页
对非发展援助与中国国际责任的当代实践.pdf_第2页
对非发展援助与中国国际责任的当代实践.pdf_第3页
对非发展援助与中国国际责任的当代实践.pdf_第4页
对非发展援助与中国国际责任的当代实践.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非发展援助与中国国际责任的当代实践.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5年第2期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o.2,2015第40卷JOURNALOFZHEJIANGNORMALUNIVERSITYGeneralNo.197(总第197期)(SocialSciences)Vo1.40对非发展援助与中国国际责任的当代实践刘鸿武(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浙江金华321004)摘要:作为一个有久远历史传统和深厚文化根基的f-./l古国,一个日渐崛起的现代国家,当代中国的对非援助与履行国际责任带有明显的自主特色与东方大国的行为特征,它既根植于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又紧紧服务于当代

2、中国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追求民族国家复兴强盛的时代要求与战略目标,及推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华民族时代使命感。文章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讨论分析了当代中国对非援助与履行国际责任的民族实践及支撑这种实践的历史基础与文化渊源,并分析了中国对非援助与中国担当国际责任之间的互动关系。关键词:对非援助;国际责任;中华文化;民族实践中图分类号:D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035(2015)02-O001—10近年来,关于中国对外援助和国际责任问题、危的古老民族。中国人常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关于中国要做一个负责任大国

3、的话题在国际上十也知道“独木难成林”之道理,因而一直主张在分流行,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更是热衷于此,各种“人我之间”、“家国之间”建立起一种平衡互利的议论、猜测和指责可谓花样翻新,十分热闹。其关系结构,倡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实,中华民族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存发展已经有数人”L2之基本准则。人际关系如此,国际关系也千年了,它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交往早有漫长久一样。当今世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能生存和远之历史。作为世界史上最古老且绵延迄今的文发展,必得与他国他族有往来,有合作,在互利合明的创造者,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绵延发展数千

4、年作中寻求自我发展,努力与外部世界形成一种互而不衰,就在于它自古迄今就是一个群体意识、家为机遇、互为动力、自利与利他相平衡的新型国际国意识、天下意识、责任担当与忧患意识很重的民关系。而实施对外援助与担当国际责任是在现代族。当代中国的对非援助及与非洲国家的互利合国际社会中一国一族与他国他族交往合作而形成作正是整个中国漫长历史创造的一部分,是古老的一种基本关系形态。_3文明精神的现代延续。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一个有着自己独特知识传统与世界视野的国家。早在上古之时,在自一、中华文化传统中的忧患身文明视域所及之范围内,中国的先贤

5、们就形成责任意识与天下担当情怀了一种开阔高远的古人称之为“天下”的济世情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重视群体利益与天下安怀,一种超越个体生命之小我而形成“民,吾同收藕日期:20151.18作者简介:刘鸿武(1958一),男,云南西双版纳人,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基金项目: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杜科攻关计划重点规划项目“未来10年大国在非洲的战略博弈与中国非洲学的建构及使命”(2013GH001)l胞;物,吾与也”之大同理想。这其中的宽广、担总结升华成为种种关于“变易通久”、“自强不当与远大,从根本上支撑着

6、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息”、“多难兴邦”、“厚德载物”的民族忧患意识与生存与发展。民族奋斗精神,并因此而去安邦治国,经世济民,在千百年治乱相因、盛衰更替的漫长历史进去创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从而“上无愧程中,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先贤圣哲始终在思于天,下无憾于地,外无负于人,内无疚于己”。[J0]考国泰民安之策,在探究太平盛世之举。在此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正是一程中,中华民族逐渐从自己的历史实践中生成了种“青山与我长在,江河并我共流”的中华民族传一种“推己及人和推己及物”的普世情怀,一种承久远的担当

7、情怀与责任意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担当天下”的进入近代后,在西欧一隅之地率先兴起而向责任文化。所谓“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4]现代社会加速发展的二三百年间,中国一度闭关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始终恪守“穷锁国,隔绝沉沦’,乃至落后于世而为西方列强欺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l5的处世原则,秉持凌,甚至遭东亚近邻Ft本铁蹄入侵劫掠,国运之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_6的家国信念与责任意可谓千古未有。但是,国人终能“知耻而后勇”,识,超越个体生命之“小我”而上下求索,努力去以史为鉴,痛改前非,几代中

8、国人奋力变革图新,完成“立功、立德、立言”之人生使命,从而“为天放眼全球而追逐先进,终得复兴崛起,巍巍然再次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成一世界性大国。近代以平”【由此而在中国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上来中华先贤的此种复兴国家民族的担当情怀、责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关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