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散视角下托尼·莫里森的写作.pdf

飞散视角下托尼·莫里森的写作.pdf

ID:55275648

大小:521.6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12

飞散视角下托尼·莫里森的写作.pdf_第1页
飞散视角下托尼·莫里森的写作.pdf_第2页
飞散视角下托尼·莫里森的写作.pdf_第3页
飞散视角下托尼·莫里森的写作.pdf_第4页
飞散视角下托尼·莫里森的写作.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飞散视角下托尼·莫里森的写作.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55卷第4期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1.55NO.42015年7月JournalofHen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Ju1.2015飞散视角下托尼·莫里森的写作王丽(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河南开封475001)摘要:飞散文学一般讲述的是飞散者对精神家园的追寻。随着全球化浪潮和移民动机多元化,现在的飞散者已不再具有特定的“受害心态”,家园已不再是一种实际的地缘存在,而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归属感和文化身份的认同感。作为跨文化的飞散者,托尼·莫里森在小说创作中进行了跨民族、跨边界、跨文化的思考

2、,并致力于黑人精神家园的构建。她运用黑人特有的意指语言,描述美国黑人“无根”的苦楚,通过展示各个人物从“暗恐”到“归家”的经历,在追寻黑人话语传统的同时,表现出非裔飞散者对精神家园的渴求。在追寻的过程中发现,非裔飞散者不仅要在白人强势文化的包围中努力使自己的文化生根、发芽,而且还要通过内部的互相爱护与帮助、种族间的互相包容,实现最终的家园梦想和多元文化共存的理想。关键词:托尼·莫里森;飞散;精神家园;意指;非家幻觉;跨越边界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42(2015)04—0086—06收

3、稿日期:2014—07—1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阿拉伯裔美国文学研究”(12CWW037)阶段性成果;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美国黑人女性的历史变迁——以文学的名义”(2014一GH一618)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王丽(1981一),女,河南洛阳人,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博士生。飞散(diaspora/Diaspora)在圣经中喻指犹太人土家园的期盼和记忆。对莫里森的这四个文本进行在全世界的漂泊和流散,原指花粉或种子靠“撤播”细读,可以看出她的创作从控诉奴隶制对黑人(特别以繁衍,引

4、申为“移民、移位(displacement)相关的是黑人妇女)所造成的无法弥合的伤痛,到对黑人的状况,以及对‘家园’的种种情感”。①飞散视角即为精神归宿的探寻的转移,而非裔飞散者对精神家园“抵制文化上的同化,同时又以跨民族的眼光和文化的追寻则贯穿这个过程,也使这4部不同历史背景翻译的艺术进行新的文化实验和实践,这是飞散视的小说有了某种情绪上的互文。与因亡国被流放的角的双重特征”。②犹太人和殖民时期被迫甚至被买卖到世界各地的黑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奴、华工不同,在全球化浪潮下,随着移民动机的多托尼·莫里森的

5、小说《最蓝的眼睛》(1970年)、《宠元化,现在的飞散者已不再具有特定的“受害心态”儿》(1988年)享有盛誉,近年来的小说《仁慈》(2008(victim—hood),家园已不再是一种实际的地缘所年)和《家园}(2012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位八在,或让人魂牵梦绕、难以回归的故乡,而更多的是旬老者对世界的思索。这四部小说虽背景不一,但一种精神的归属感和身份的认同感,即“在世界中发在勾画非裔飞散者的“无根”状况及其对精神家园的现家园,或在家园中发现世界”。⑧追寻与构建上却暗通款曲:从《最蓝的眼睛》中佩科作为文化上的飞散者

6、,莫里森用独特的视角在拉对象征幸福和身份的蓝眼睛绝望的渴求,到《宠儿》中的一丝曙光;从《仁慈》中黑人女孩儿弗洛伦斯①童明:《飞散》,《外国文学》,2004年第6期。②童明:《家园的跨民族译本:论“后”时代的飞散视角》,《中国比较对爱的渴盼和不懈追求,到《家园》最终实现了黑人文学》,2005年第3期。美好家园的梦想,飞散者内心深处总是埋藏着对故③童明:《飞散》,《外国文学》,2004年第6期。86其作品里进行了跨民族、跨边界、跨文化的思考,并树通常是生命和智慧的象征,在圣经中上帝禁通过自己的小说创作,始终致力于构建黑人的精神

7、止亚当、夏娃吃智慧树上的果子,因为人一旦能够分家园。正如童明教授所言,“美国黑人许多作家常以清善恶,便拥有了智慧和自我意识。在基督教中,耶非洲飞散者的角度表述自己的差异;美国黑人文化稣的教诲经常和树联系在一起:“我是真葡萄树,我和历史也应该从这样的视角进行研究”。①然而,国父是园丁。”⑧“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⑨耶稣把内对此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缺乏的。目前,笔者只自己比作葡萄树,把上帝比作园丁,而信徒则是枝查到六篇相关文章,其中三篇以莫里森的小说为例,条。没有园丁的灌溉,树无法成长;没有强有力的树分别研究飞散黑人的寻根之

8、路、族裔身份和黑人流根,树枝则无法向远处延伸。同时,在非洲神话中,散文化的同一性和多样性,②另两篇主要通过分析树“是连接生死世界的渠道,代表着一种神秘而强大爱丽丝·沃克等的作品人物、主题和情节,表现非裔的沟通力”。⑩“树”这一意象在黑人文学中也反复飞散者对自我身份、民族和文化之根的追寻,⑧而出现:《他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