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5课我与地坛节选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5课我与地坛节选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

ID:55277375

大小:2.12 M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5-08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5课我与地坛节选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1页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5课我与地坛节选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2页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5课我与地坛节选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3页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5课我与地坛节选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4页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5课我与地坛节选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5课我与地坛节选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5课 我与地坛(节选)生平史铁生(1951~2010),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作品代表作品有:《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评价史铁生绝对是新时期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不是通过作品传达思想,而是引导读者自己探索生命的意义。作者是在双腿残废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

2、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15年间,“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作者似乎从这座历经400多年沧桑的古园那里获得了某种启示,汲取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在《我与地坛》一文中,除了我们在节选为课文的部分里所见到的内容外,作者还写了在古园中的见闻和所遇到的人与事,述说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还是抒发自己对于命运和生死问题的感悟。地坛地坛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占地37.4公顷。公园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地坛的正式名

3、称叫作“方泽坛”,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修葺开放,称“地坛公园”。地坛公园有方泽坛、皇祇室、牌楼、斋宫等著名旅游景点。1.辨析语境,给加点字注音。(1)那晚他在职工宿(  )舍住了一宿(  ),半夜醒来又到院子里数夜空的星宿(  )。(2)看到家中并没有想象中的狼藉(  )不堪,她心里稍微有些慰藉(  )。(3)这首用隽(  )秀字体书写的短诗,语颇隽(  )永,耐人寻味。(4)倔(  )强(  )的老张头一副倔(  )头倔10(  )脑的长相,即使做错了事,也总是强(  )词夺理。答案 (1)sù xiǔ xiù (2)jí jiè (3)jùn juàn (4)jué j

4、iàng juè juè qiǎng2.辨析语境,选用词语。(1)寻味师挖掘选品,甄选师社群分销,然后基于甄选师对消费者的反馈,敦促寻味师做好“消费者的代理人”,    产品的迭代更新。正因为这两个群体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    了消费者的需求得到完美解决。(保障 保证)(2)封建社会的贫苦人民总是    神灵保佑五谷丰登,但现实却是灾荒不断,无奈只得去    地主减租。(祈求 乞求)(3)《黄土地》,这部电影    了1976年后中国人必定变革的决心,上映后在群众中间产生了极大的    。(反应 反映)(4)你凭空想象,不去实践,    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请你记住吧,循

5、环往复    无穷的实践形式是不可丢的。(以致 以至)答案 (1)保障 保证 (2)祈求 乞求 (3)反映 反应 (4)以致 以至解析 (1)“保障”多指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保证”是指担保,担保做到,或作名词,作为担保的事物。两者都有“保护,使不受破坏之意”,“保证”适用的范围更广一些。(2)两个词都有“请求”的意思。“祈求”有迷信的人向神求福的意思,“乞求”没有这一意思。“祈求”侧重于恳切希望(态度虔诚);“乞求”侧重于低三下四地讨要(施舍、宽恕)。(3)“反应”和“反映”都指一事物受另一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相应的活动或变化。“反应”指机体受到

6、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也指某件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多指把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也比喻把客观事物的本质表现出来。(4)“以致”和“以至”都用作连词,音相同,形和义相近。“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3.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并说明理由。(1)青山无墨,却是一幅亘古不变的画卷;流水无琴,却是世间最质朴的音乐;情谊无痕,却总是能心领神会。(  )解释: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从小就无恶不作,干尽了坏事,在这个村子里早已是声名狼藉。(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