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中华文化 课件

灿烂的中华文化 课件

ID:5527802

大小:1.46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7-11-16

灿烂的中华文化 课件_第1页
灿烂的中华文化 课件_第2页
灿烂的中华文化 课件_第3页
灿烂的中华文化 课件_第4页
灿烂的中华文化 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灿烂的中华文化 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灿烂的中华文化11世纪:11世纪初:始于上个千年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经欧阳修、王安石、等人的推动,到宋仁宗年间达到高潮。11世纪中叶:文化教育进一步普及。除中央设国子学、太学外,全国州县都建立官办学校;同时,民间教育得到推广,出现岳麓书院等私立学校,促进了文化发展。11世纪中后期:唐代被称为“诗余”的词已经成熟,推动市民文化进一步发展。柳永成为第一位专工写词的作家,与南宋李清照、姜夔等成为婉约派的代表。稍晚,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标志北宋社会文化达到了新高度。12世纪末: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陆游等用诗词的形式,表达对时政和国运的看法,爱国主义成为当时的文化主流。

2、13世纪:戏曲从民间走入文人视野。经过元代的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明代的汤显祖(《牡丹亭》),清代(《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等剧作家的努力,戏曲的内容样式都进一步完善。14世纪中叶:明太祖朱元璋和刘基定下“八股取士”的程式,延用到本世纪初。科举制度使文化的专制统治空前加强,并助长了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17世纪初中期:西学东渐,中西文化开始碰撞。归有光、李贽及“公安三袁”、“竟陵”等派,在晚些时候开始强烈反对诗文复古,主张独抒性灵,要求用民间语言写文章。随着《西游记》、《三言》、《二拍》和清代的《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以及18世

3、纪《红楼梦》的完成,口语才完全进入文学作品,文化也才真正走进民间,并且开始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前途的探究。19世纪中期:龚自珍主张“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开近代文化风气。魏源、林则徐更放眼世界,明清以来日渐僵化的文化格局开始被打破。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20世纪新文化运动的晨钟敲响。经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的努力,“白话文运动”迅速成功;同时,反思和启蒙、“科学”与“民主”,成为现代文化的两大旗帜。中国文化面貌一新。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要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中国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博大胸襟走进新时代。玉器石雕木雕传统服装民族服装中国旗袍别致新颖几

4、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孔子,整理《诗》《书》,编订《春秋》;孟子著有《孟子》;王夫之及其著作《周易外传》《尚书引义》等。孙武著有《孙子兵法》;孙膑著有《孙膑兵法》,毛泽东著有《论持久战》等。鲁迅著有《狂人日记》,茅盾著有《子夜》等。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做一做1.追求精神境界和向往理想人格的崇高道德理想2.以集

5、体为本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3.捍卫道德尊严,“守死善道”的精神气节4.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5.崇尚人伦和谐的道德传统6.注重道德内省和躬行践履的道德传统①苟利国家,不求富贵②不降其志,不辱其身③礼之用,和为贵④与人不求备,检⑤志存高远⑥自胜者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