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doc

我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doc

ID:55280050

大小:177.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5-08

我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doc_第1页
我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doc_第2页
我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doc_第3页
我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doc_第4页
我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湖南大学吴之亮、游万海、刘炼摘要本文基于我国各省区市1997-2008年的样本数据,对教育投入的产出弹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为了防止数据序列之间的伪回归,先对数据序列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在变量序列同阶单整的条件下,进行了协整检验,检验可知变量序列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随后,利用新近流行的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估计了各区域教育投入在各分位点的产出弹性,并进行了分析,所得主要结论是: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地正向作用;随着分位点水平(即经济水平)由低到高,教育投

2、入的产出弹性越来越大;不同区域中经济水平的条件分布特征有所不同;在各分位点水平上,教育投入的产出弹性在东、中部区域较为接近且明显大于西部区域。最后,针对所得结论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并指出了文章改进方向。关键词:教育投入;经济增长;分位数回归一引言(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经济增长理论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出现了贫困陷阱,江晓薇等认为我国要防止这种现象发生,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总量拉动增长转向提高生产素质推动的增长,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效应使之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成果

3、表明,经济增长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而教育投入对于人力资本的形成具有基础性意义[1][2]。高素质的人力资本通过与土地、资本和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和合理配置,使得对经济增长产生推动作用。从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方法研究到罗默一卢卡斯模型的建立都充分说明了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则在其著的《经济增长理论》中直接将“教育所引起的知识的增长”归结为经济增长的三个原因之一。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在自然资源、物质资本、劳动力资源三者中,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自然资源相对匮

4、乏。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有效手段,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将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针对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

5、次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强国必须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提出要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是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最重要的一块基石,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已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在知识和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是一切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的基础;学校、教育已经成为决定国

6、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对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研究方法大体归纳如下:①运用总量生产函数模型及其扩展模型或者改造后的菲德两部门模型等测算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代表性文献有Denison(1962)[3],蔡增正(1999)[4]等。②运用时序分析方法中的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等进行分析:张锦(2008)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结合1994-2003年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尽管教育投入

7、与经济增长有各自的变动规律,短期内可能不一致,但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5]。周英章、金戈(2001)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教育投入与实际经济增长长期内也存在着稳定地协同互动关系,并测算出教育投入的经济增长弹性为0.979,表明通过增加教育投资从而实现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在我国具有政策可行性和有效性[6]。③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区域对比研究:姜明惠(2006)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1997-2003年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三个区域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教育投

8、入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教育投入则没能很好地带动经济发展[7]。④其他方法:吴学品(2007)运用非参数回归模型对我国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8]。于凌云(2008)在Lucas(1988)等的基础上,将教育投入主体分为非政府教育投入和政府教育投入两类,分析了均衡条件下两类教育投入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