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调动.doc

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调动.doc

ID:55280495

大小:1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5-08

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调动.doc_第1页
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调动.doc_第2页
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调动.doc_第3页
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调动.doc_第4页
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调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调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调动摘要: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师生之间融洽沟通的基石,也是学生与文本展开心灵对话的纽带。调动学生的情感,把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摆在重要的位置上,以情调情,以境生情,让学生在深刻领会课文的同时,心灵也受到强烈的震撼,达到情感共鸣,进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调动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008-02“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生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这是苏联教

2、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一段话,意味深长。他的这段话,给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教育方法,即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老师、学生与文本彼此沟通情感,产生共鸣,以此真正形成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对所做的事产生情感,其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无情感而为之,只能发挥20%左右,语文阅读教学也是如此。现代教育论认为,语文教学中有一条主线是“情感对流”。而”情感对流”的主线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更是首当其冲的。只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感触文本的精神内涵,呼吸文化空气,获取人的独特感觉与体验,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属于人文科学的学科,

3、它对人的精神领域起着熏陶浸染的作用。新课标提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只重视“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淡化了陶冶学生情操,遏制了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形成。大凡经典佳作无不包含着作者强烈而深沉的感情,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含蓄动人,有的借景抒情。因此把握作者的情感脉搏,使学生满怀情感来阅读文章就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全力吃透文本,充分挖掘其中蕴藏的情感元素;课堂上借助文本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尝试运用美丽的语言去传达

4、属于自己的情感。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情感调动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亲近作者酝酿情感从教材的选编来看,几乎所有的课文都倾注了作者的七情六欲。文学作品如此,就是说明文也概莫能外(如法布尔《绿色蝈蝈》)。文学是语言艺术,作家用语言塑造形象,借助艺术形象表现情感、释放情感,同时也作用于他人的情感。老舍曾说过:“我们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当教师拿到教本后,应凝神静读,披文入情,细细揣摩语言,摸准作家的情感点。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奠定整个课堂教学的情感基调,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避免出现架空语言就其思想性作热烈的讨论,或脱离文本扭曲文本,扯一些

5、不着边际甚至缺少对文本应有的尊重的问题进行探讨。朱自清先生《背影》有这么一段话:“我看见他戴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两个“黑”字凝重压抑,暗示父亲有孝在身,回家奔丧;反复强调戴的穿的都是“布”,暗示着父亲老境颓唐、祸不单行的遭遇和家中光景的日趋惨淡,面对这些,“我”的伤感之情就不言而喻了。而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两手的“攀”,两脚的“缩”,身子的“向左微倾”,

6、则把父亲为儿子买回橘子时的艰难形象描述出来。父亲对儿子的挚爱之情跃然纸上,而本已伤感的儿子又怎能不落泪呢?读到此处,我们不由得被父子的骨肉之情所打动,真切地触摸到“我”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记得自己在阅读此文时,除了感动,只有感动。二、正确引导有感而发新课标提出要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但我们不要忘记教师本身也是一个独立的文本解读者。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就该是一个语文人,他对语言文字应该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敏感和热情,就像葛朗台之于黄金。对教材语文教师要读出自己的体验,读出自己的想法,读出自己的思想。不要把大脑当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犯了“失语症”;对学生要正确引导,要

7、有饱满的教学热情。不但如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敢于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情感冲动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分享你的感受和体验。就像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中写的那位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老先生那样,大声念书,读得入神时“微笑起来,而且将头后抑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以至少年顽皮的“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或许就在那时老先生在“我”的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我们许多语文教师缺乏个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不敢把自己在备课中的情感冲动和情感体验告诉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对文章作不投入情感的“鉴赏”,对文章大意作冷漠的复述,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