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教案.doc

《旅夜书怀》教案.doc

ID:55282369

大小:2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09

《旅夜书怀》教案.doc_第1页
《旅夜书怀》教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旅夜书怀》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旅夜书怀》教案教学目标:   ①理解诗中的抒情方式(直接间接抒情)   ②感受诗人复杂的情怀教学重点:理解杜甫晚年的处境和内心情感,树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教学难点:1.抒情方式2.反衬手法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细节质疑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诗人早在登上去蜀孤舟之时,就写诗诉说自己的心境:“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去蜀》)心感万事俱老,料到残生将在漂泊中消逝。二、赏析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1.首联内容与诗题的关

2、系?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2“微风习习,江岸细草如丝,一只竖有高桅的小船,孤伶伶地行驶在江上”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凄凉孤寂,是作者孤独感伤之情的外化。1. 从景物描写中你能说说诗人杜甫的形象吗?从诗人对细草微风的感知中,看到他夜愁不寐的形象;从“危樯独夜舟”看到他飘泊中的孤寂融情于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1.赏析“垂”“涌”的表达作用。                                                   2.“垂”,低垂。因平野广阔,所以群星低垂。一垂字写出了原野的

3、广阔无边。“涌”随波起伏。因大江滚滚,所以水中的月亮才随波起伏。《四溟诗话》评价说“句法森严,‘涌’字尤奇”。2.颌联的意境。雄浑阔大3.与诗人的情感关系是怎样的?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更显出了诗人的孤独凄苦。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但官职的确是因老且多病而不得不永远休止了。此联上句与“岂有文章惊海内”(《客至》)一样,既是自谦之词,又有自豪之意。下句与“罢官亦由人”(《立秋

4、后题》)一样,表面上是自我解嘲,实质上是抒发愤慨。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这,而是由于不被任用。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胸怀经济,故云名岂以文章而著;官以论事罢,而云老病应休。立言之妙如此。”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旧注云:“名实因文章而著,官不为老病而休,故用岂、应二字。反言以见意,所云书怀也。”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1.结尾的比喻与上文哪句诗相扣?2.体会这一比喻的情感内涵。如此江湖落拓,到处飘泊,像个什么?就像那天地之间到处飘飞的一只沙鸥。诗人自叹身世飘零无论是身后之

5、名,还是生前之功业,似乎都游离于他。当这种悲愤交集的情感,外化投射在一只飘零于茫茫天地之间的白鸥时,诗人晚年飘零、孤独、寂寥的形象,便由此铸就了。三、课堂小结: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更显出了诗人的孤独凄苦。四、布置作业:1.从景物描写中你能说说诗人杜甫的形象吗?从诗人对细草微风的感知中,看到他夜愁不寐的形象;从“危樯独夜舟”看到他飘泊中的孤寂:融情于景。2.赏析“垂”“涌”的表达作用。“垂”,低垂。因平野广阔

6、,所以群星低垂。一垂字写出了原野的广阔无边。“涌”随波起伏。因大江滚滚,所以水中的月亮才随波起伏。《四溟诗话》评价说“句法森严,‘涌’字尤奇”。四、板书设计: 旅夜书怀首联    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颈联   融情于景凄凉孤寂                                                颌联    意境雄浑阔大尾联    比喻手法自叹身世飘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