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doc

浅谈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doc

ID:55286076

大小:2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5-09

浅谈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doc_第1页
浅谈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doc_第2页
浅谈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doc_第3页
浅谈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doc_第4页
浅谈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及策略思考望谟县大观乡教育辅导站:岑继彪内容摘要: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存在“办学经费、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急需加强;教育不均衡发展,学生基础普遍下降;留守儿童数量增多,家庭教育残缺不全;寄读生管理难度增大,家庭督管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农村中小学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从“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要加强教师培养工作,努力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致力于县城与农村教育的公正与平衡发展;大力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规范农村寄宿学生的管理”等几个面来,推动素质教育实施,确

2、保农村教育事业的稳步持续发展。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教师学生前言十二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方针”中指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提出来,这给我们指出了办学方向和最终追求。但长期以来,由于特定的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诸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村素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一直处农村教育工作的我认为当前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面临着严峻的现实考验,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和研究对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客观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才有可能推进素质教育均衡发展,改变农村素

3、质教育落后面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目的。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现状及原因分析一、办学经费、教育资源不足2007年,我县的“两基”工作通过省级验收,2008年通过“国检”验收;2010年通过国家级“两基”复查、“普实”验收。从中,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还远没有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标准要求,硬件设施设备还处于一个待完善的阶段。随着“两免一补”的惠民政策的落实;再加之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使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历史和现实原因,导致农村中小学基础差、底子薄,政府对农村素质教育的总体投资规模还不够,中央财政用于补助地方素质教育的经费主要是用于

4、满足农村孩子读得起书的问题;导致许多学校的教室、寝室、实验室、微机室、音体美等设施严重欠缺。也不能满足学生、家长、社会对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二、师资力量急需加强1、教师年龄老化、知识结构老化现象逐渐加重。各乡镇有近1/3的教师出现老龄化年龄现象,这直接带来的是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老化。其后果就是降低了小学的教育质量,削弱了教育的基础。2、学科结构不合理。由于农村教师缺编或年龄结构的原因,大多数音体美专业毕业的教师只能担任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学。如:我们大观乡里穴小学是一个完小,只有6个公办教师。开设的课程每位教师都得上,何谈专业课呢?怎么能培养出有专业素养的学生?3、骨干教师分

5、布不均衡,教学科研水平偏低。多数偏远学校,缺少中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同学科教师数量很少,村级小学一人教一个年级几个学科。这种情况制约了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少教师科研水平偏低,对新课改感到“水土不服”。4、部分学校教师严重缺编,教师工作量较大,负担偏重。各大部分学校还处于严重缺编现象,还存在一人一校几个班,加上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缺乏竞争意识,职业倦怠心理比较严重,对待工作得过且过。三、教育不均衡发展,学生基础普遍下降1、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日益减少,办学规模逐渐萎缩。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经济条件稍好及家长见识广的家庭都想方设法带孩子到好一点的学校就读,加上农村劳动

6、力大量外出务工,便出现“陪读妈妈”或“陪读奶奶”们携带行囊,涌进县城,想方设法,插班就读;如我们大观乡大塘小学由原来近100名在校学生,到2008-2010年度每学期只有6-8个在校学生,迫使学校停办。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农村中小学学生数自然逐年减少、农村办学规模日渐萎缩。2、县城学生急剧增加,超级大班屡见不鲜随着大量农村学生的涌入,县城的超级大班现象日见严重。比如望谟县一小、二小最多的一个班达到七八十人,初中有些班近百人,教室里塞得如沙丁鱼罐,前排桌子离黑板不到一米五,后排靠墙,学生出进都十分困难;上课的老师个个都带着便携式扩音器,即使这样,很多老师的嗓子还是坏了,部分学生

7、听课还是困难。同时县城学生的增多又从客观上需要从农村调入教师,每年都有不少教师借调进县城,又使农村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从而使原本相对落后的农村教育质量进一步下滑。四、留守儿童数量增多,家庭教育残缺不全贫困农村由于大量的劳动力输出,许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中小学在校生留守儿童少年占据70%,由此产生的家庭教育环境的严重缺失,导致孩子们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孤独感、自卑感、失落感长期困扰着他们,促使其人格发展走向极端,大多数留守儿童行为古怪、表现固执、顽固不逊、纪律涣散。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