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主动预习的好习惯.doc

如何培养小学生主动预习的好习惯.doc

ID:55287686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09

如何培养小学生主动预习的好习惯.doc_第1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主动预习的好习惯.doc_第2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主动预习的好习惯.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小学生主动预习的好习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养成小学生预习的好习惯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镇第二学区张旭琴预习,即课前自学,在教师讲新课之前,学生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是上新课的一个准备过程,也是上好语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读书、写作,掌握语文这一工具学科。《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充分体现了自学的重要性,也就是学生的预习决定着教师的上课效果。有的小学生,教师讲的很精彩,他们却不知道老师所说的内容,因为没有做好课前的预习,对新授内容不理解,导致听

2、课效果不好。相反,有的小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质疑,充分说明这些小学生课前预习做的很好。因此,养成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小学生素质的提高。自从我校实施“导学案引领下的‘三环节’教学模式”以来,我很重视预习这个环节,并在不断的探索,下面我谈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一、激发小学生预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可见,兴趣是预习活动的主要源泉,要想强化预习环节,必须注重激发学生对预习

3、的兴趣,让学生把预习当作一件快乐事,时间长了,就养成了预习的良好习惯。我在设计预习案时让小学生做对一个题得一个苹果,最终看看谁摘的苹果多。结果同学们的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都能认真完成。有时给预习做得好的同学加星,根据每个人的得星数,定期评选班级自学之星。二、教给小学生预习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指导小学生预习时,教给小学生预习的方法,教师可以用一篇文章做个示范,这样学生就不要劳而无功。1.学会查、画、分。首先让学生会利用工具书查字、理解字、词义、区别形近字。再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内容。多音字用三角形标出;词语用圆圈画出

4、;比喻句用直线画出;拟人句用波浪线画出;不懂的词、句子可下面画上问号。最后在自然段前,标出每个自然段序号。2.学会质疑。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有提示问题和课后练习题,学生预习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可见,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对预习是有很大的帮助。3.设计相关的习题。教师根据第二天的上课内容,可以设计少而精的习题,从学生的习题中就可以了解预习情况,抓住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教学。这样,在不懂得地方,学生会听得更认真,加强了听课的效果。只要有计划地认真引导,教给他们一点方法,就可以慢慢培养预习能力。但这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还就需要教师

5、付出辛勤的劳动去尝试。三、预习要与课外相结合 在布置预习内容时,要与课外紧密相连,让学生提供一个拓展的线索,教师可要求学生搜集、阅读相关文章。如预习《燕子专列》时布置阅读爱护动物的故事;预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布置阅读保护环境的作品。由于学生预习充分,上课都能滔滔不绝地说,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的理解,而且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综合能力。四、预习检查要落到实处预习只有布置不行,教师必须仔细检查。有检查才能有落实,有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因此,我每天早上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批改,拓展性的预习内容放到课上展示,并及时地给予学生评价,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预

6、习兴趣。如我在班中经常举行“故事比赛”“读书手抄报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得新知识,学习他人的预习方法,这样学生的预习兴趣就越来越浓,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当然,要展开这样的活动,教师首先必须提前通知学生,让学生有充分准备的过程,教师也要作适当的指导,教给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预习,主要是靠学生坚持不懈的预习实践,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学生的预习水平便会不断提高,良好的预习习惯就能逐步养成。预习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最优化的学习方法,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只要教师持之以恒,经常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和紧密结合教材内

7、容的前提下,把课前预习作为导学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预习的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那么,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前预习能力也就指日可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