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学生用).doc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学生用).doc

ID:55288307

大小:61.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09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学生用).doc_第1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学生用).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学生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有关常识:识记重点文言词语:凶、加、或、直2、对照注释默读课文,把握全文大意3、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学习重难点】1、落实相关文言虚实词,翻译并背诵课文2、多义词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预习案【知识链接】一、作家作品简介: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字,战国时期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战国时期家代表人物。著有《》一书。《》是一部记录孟轲思想及其言行的书。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与孔子合称“孔孟”。孔子被尊称为“圣人”,孟子被尊为“亚圣”。《孟子》全书立论的根本点是“”,核心是“”思想。给生字注音:弃甲

2、曳()兵涂有饿piǎo()鸡豚()狗彘()之畜()数()罟()不入wū()池无()失其时谨庠()序之数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申之以孝tì()之义第一课时诵读文章,整体感知为文章分段本文共有五段,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自然段),第二部分(自然段),第三部分(自然段),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A河内()凶()B察()邻国之政C邻国之民不加少()D请()以()战喻E填然鼓()之F弃甲曳()兵而走()G多于()邻国【达标训练】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古今含义。(1)河东凶亦然古义:_;今义:_____。(2)请以战喻古义:__;今义:______。(3)弃甲曳兵而走古

3、义:________;今义:_______。2.选出下列“之”用法相同的一组()①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②填然鼓之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⑦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①③④B.⑤⑥⑦C.②⑤⑥D.③④⑦作业:翻译语段并背诵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第二课时1

4、.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数罟不入洿池数罟: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孝悌:非我也,岁也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填然鼓之之:树之以桑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以:斧斤以时入山林以时以: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食:2.说出下列句式是什么特殊句式①申之以孝悌之义——()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③非我也,岁也——。()④弃甲曳兵而走——。3、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4.怎样才能做到王道?(在原文中勾画批注)当采取王道的措施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在原文中勾画批注)【达标训练】1.下列句子中“则”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B.故木受绳

5、则直,金就砺则利C.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2.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无乃尔是过与C.夫晋,何厌之有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作业:翻译语段并背诵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第三课时【知识链接】本文从艺术上充分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6、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乎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②善用比喻。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  ③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这篇文章第三部分孟子畅谈“使民加多”的道理时,连用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

7、,气势充沛。1、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当今有何值得借鉴之处?2、总结课文中孟子的理想政治3、小结文章中表现出的孟子的思想与主张4、归纳文章主旨文章阐述了统治者想要使民加多应持有的态度:本文知识点梳理:㈠通假字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4.直不百步耳()㈡疑难实虚词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之于:()焉耳矣:()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3.非我也,兵也兵:()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5.河东凶亦然然:()6.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少:()7.弃甲曳兵而走曳兵:()走:()8.或百步而后止或:()9.

8、数罟不入洿池数罟:()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