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计划总结之初一历史教育教学总结.doc

历史计划总结之初一历史教育教学总结.doc

ID:55310131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0

历史计划总结之初一历史教育教学总结.doc_第1页
历史计划总结之初一历史教育教学总结.doc_第2页
历史计划总结之初一历史教育教学总结.doc_第3页
历史计划总结之初一历史教育教学总结.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历史计划总结之初一历史教育教学总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历史计划总结之初一历史教育教学总结  背景:上午第三节课,61班,一堂新课《贞观之治》。在学习唐王朝的建立之后,在归纳建立的过程时我的思路本来是这样设计的:隋朝的衰败     兵变       唐朝的建立      介绍建立者(李渊、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的统治。  在引导学生归纳到唐朝的建立后介绍建立者,在这时,一学生举手要发言,说“老师,错了,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而不是李世民”。可能是他的发言激发了另一位同学的勇气,另一位也站起来说:“通过预习我了解李世民是李渊的第二个儿子,弑

2、兄逼父后登基(玄武门之变),老师,那历史上为什么称其为明君呢?”  对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我楞了一下,后来反应过来,我一面用较慢的语速表扬他们能思考和大胆提问,一面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当机立断对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假装面如难色),我想我们只要学习一定能弄清所有的问题。现在我提议分小组学习,你们俩(我真诚地微笑着对刚才两位提出问题的学生)如果愿意就一人带一小组,:人带一小组,第一小组主要结合隋朝的建立归纳唐朝的建立(对比包括时间、建立者、都城、简单的归

3、纳建立的过程)第二小组结合课文寻找李世民被称为明君呢?各小组经过讨论交流,老师作必要的补充或更正,最终我们师生形成的共同思路是:  隋朝的衰败  兵变   唐朝的建立   简单介绍建立者(李渊)玄武门之变       介绍李世民       归纳称为明君的原因(贞观之治)  通过反思这节课总结了几点:  一、教师备课时,往往更多的考虑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且力求尽善尽美,每一个子目怎么讲,需要学生回答什么问题,甚至连过渡语怎么说等等全设计好,而恰恰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人,忽视考虑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可能

4、会遇到哪些问题和为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哪些方法和途径,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留一点空间,给学生思考。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二:

5、目前的课堂教学,较少鼓励学生提问,一旦在课上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会忽视。(不管问题是否有意)。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缺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这种学习方式是培养不出真正具有创新思维和进取学生的!这也是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的。我认为要改变课堂教学行为,首先要确立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考虑这节课我能为学生提供哪些服务?特别在学生发现问题时,老师要引导他们去思考、追求、探索,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认认真真钻研教材

6、和教法,把握重难点和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四、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回想这一学期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五、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

7、悉又困难,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  因此,学好历史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背,多练。在上课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