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弹簧间距对浮置板轨道动力特性的影响.pdf

钢弹簧间距对浮置板轨道动力特性的影响.pdf

ID:55315319

大小:199.6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14

钢弹簧间距对浮置板轨道动力特性的影响.pdf_第1页
钢弹簧间距对浮置板轨道动力特性的影响.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钢弹簧间距对浮置板轨道动力特性的影响.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科技创新与应用l2015年第23期科技创新钢弹簧问距对浮置板轨道动力特性的影响李贵阔刘帅基蓦鞘程麟(石家庄铁道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43)O01摘要:为了分析钢弹簧间距对浮置板轨道动力特性的影响,建立车辆一浮置板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从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了浮置板轨道在不同钢弹簧间距下的振动特性。关键词:钢弹簧间距;浮置板轨道;动力特性;轮轨耦合钢弹簧支承间距是浮置板轨道结构的关键技术参数,对浮置板下的浮置板轨道进行动力学分析。钢轨和浮置板垂向位移、垂向加轨道各部分动力特性和铁路造价都有很大

2、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分速度以及传至基础力与钢弹簧间距的关系分别如图4-6所示。析浮置板轨道在不同支承间距下的动力特性。文章通过ANSYS软图4反映了钢弹簧间距对钢轨和浮置板垂向动位移最大值的件,建立车辆一浮置板轨道垂向耦合模型,分四种工况分析了钢弹簧影响。随着钢弹簧间距的增大,钢轨和浮置板垂向动位移呈现出明间距对浮置板轨道动力特性的影响。显增长趋势。当钢弹簧间距由0.625m增加到2.5m的过程中,钢轨1动力学模型垂向位移分别增长了52.5%、30.1%和21.1%;浮置板垂向位移分别依据轮轨耦合动力学

3、原理,建立车辆一浮置板轨道垂向耦合动增长了71.9%、36.5%和24.6%。间距为1.875m时,浮置板垂向位移力学模型[1,如图1所示。在模型中,将车辆视为由轮对、转向架和车达到3.438;间距为2.5m时,钢轨位移达到4.691mm,二者均超出了体构成的多刚体系统,车体和转向架考虑点头和浮沉自由度,车轮规范锄的’’一5考虑浮沉自由度,全车自由度总数为10个。钢轨和浮置板由梁单元模拟,扣件和支座由弹簧阻尼单元模拟。轮轨接触采用Hertz非线性4接触模型。’塞s犁2粥轨l08l000扣件0.625i+

4、25187525浮量蠛钢弹簧间距/m譬毫,葺~躐巽0母0钢弹簧博963o图4钢轨和浮置板位移与钢弹簧间距的关系图1车辆一浮置板轨道垂向耦舍动力学模型图5反映了钢弹簧间距对钢轨和浮置板垂向加速度的影响。随2计算参数着钢弹簧间距的增大,钢轨和浮置板轨道加速度均增长缓慢,钢轨地铁列车相关参数参照地铁A型车,浮置板轨道结构相关参数加速度的增长快于浮置板加速度的增长。当钢弹簧间距由0.625m参见文献[2],列车运行速度80km/h,不考虑轨道不平顺的影响,计增加到2.5m时,钢轨垂向加速度由15.38m/sz增

5、加到16.86m/sz,增算分析了一节车厢通过浮置板轨道的情况。幅9.6%;浮置板垂向加速度由2.261m/s增加到2.438m/S2,增幅3行车速度对浮置板轨道结构振动的影响7.8%对浮置板轨道结构进行动力响应分析,受篇幅限制,文章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钢轨位移和加速度的时程曲线,分别如图2、图3所示。钢轨动位移和加速度的最大值分别为2.974mm和16.09m/s2,其中钢轨位移满足浮置板轨道技术规范[31的限值要求。O_62S1.2S1g752.5铜弹簧阎蹲图5钢轨和浮置板加速度与钢弹簧间距的关系图6

6、反映了钢弹簧间距对传至基础的力的影响。传至基础的力图2钢轨垂向位移时程曲线随着钢弹簧间距的增大而增长明显,当钢弹簧间距由O.625m增加2O到2.5m时,传至基础的力由15kN增加到43.17kN,增幅187.8%。S0蚕4o11一制0薯30r一麓5酬10鐾2oL一童S1000。71浮1.9。53l0.6251.2S1.8752。5t/s图3钢轨垂向加速度时程曲线锕弹簧间距,m为了研究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的隔振性能,分析了钢弹簧间图6传至基础的力与钢弹簧间距的关系距对轨道结构振动的影响,评估不同钢弹簧支

7、承间距的隔振效果。4结束语固定其他计算参数,对0.625m、1.25m、1.875m、2.5m四种钢弹簧间距通过轨道结构的动力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钢弹簧间距对钢轨——34—.科技创新2015年第23期l科技创新与应用眼用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李连闯赵玺(黑河学院,黑龙江黑河164300)摘要:由于眼部生理结构复杂和诸多影响因素的存在,使得许多药物对眼部疾病的防治效果欠佳。而新型给药系统成为一个很有潜力的给药系统。文章就近年来眼用给药的研究进展作一个综述。关键词:凝胶系统;脂质体;纳米粒;微乳随着现代社会生活

8、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眼疾患者的增加类,就是纳米粒和纳米粒囊。纳米粒也具有稳定性差、无菌难,释药和眼部保健要求的提高,眼用药物的研究开发正呈现高速增长趋速率难控制等缺点,还需要解决成本高的问题,使纳米粒在短期内势。综合近年来的文献报道,在凝胶系统、胶粒系统等领域的研究有很难得到广泛应用。较大进展,但亦存在很多问题。文章将对眼用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2_3微乳进行综述。微乳的粒径通常在10到100纳米之间,是一种热力学特别稳1凝胶系统定的乳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