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历史》教学设计.doc

《书的历史》教学设计.doc

ID:55359959

大小:3.27 M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1

《书的历史》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书的历史》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书的历史》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书的历史》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书的历史》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书的历史》教学设计浙江省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黎作民【教材分析】《书的历史》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3课。本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制作书的材料的发展过程,感受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介绍书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到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在三种不同材料上写字,并试着装订成一本简易的书,以此来感受不同材料的特点及用其制作书的优缺点;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探索

2、不同材料的特点和做成一本书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总结不同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并从材料的变化中,获得一些启示。本课通过设计、对比的分层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古代书写材料和现在书写材料的不同,从而发现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交流分享中获取制作书的材料变化的历史知识,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学生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周围物品的组成材料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能够观察到材料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坚硬、光滑、粗糙、有气味等。纸是学生最常见的一种人

3、造材料,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基本都是用纸做的。为什么会选择用纸做书,历史上还有哪些材料用来做书,这些问题只有少数学生通过书籍或是父母讲述、电视节目等方式间接知道一些零散的信息。做书的材料为什么会变化?用纸这种材料做书有哪些优越性?学生对这些问题也是非常模糊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历史上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3.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多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

4、描述。2.通过实践操作,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科学态度目标1.围绕材料的发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做书材料的变迁。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书写、装订等活动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难点:体验不同时代做书材料的优缺点,认识书本材料的优化演变。【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纸张、竹简、泥板、铅笔、毛笔、墨水、木棒、课件、记录表。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教学过程】一、聚焦1

5、.提问:观察自己的书本,我们的书是用什么材料做的?2.古时候的书也用纸做的吗?你了解的古代的书是什么样的?3.讲解书的历史,将相关做书材料的图片贴在黑板上。4.聚焦话题:大家来总结一下,做书的材料发生了哪些变化?5.体验活动——观察竹简。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自己的书本、其他同学的书本及教室图书角的书本等,初步认识到纸是现在做书最常用的材料。通过反问古代做书的材料,引入《书的历史》这个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做书材料变化的思考。二、探索:尝试制作一本简易的书活动一:“穿越”到春秋战国时期,体验用毛笔在竹简上写字。任

6、务要求:用毛笔在竹简上写自己的姓名,和同学说一说在竹简上写字的感受。活动提示:音乐声响起,将毛笔收好,体验结束。活动二:“穿越”到陶泥时期,体验用木棒在泥板上写字。任务要求:除了在泥板上写姓名,还要比一比在泥板、竹简、纸三种材料上写字的感受,完成活动记录表。活动提示同上。活动三:1.想办法将它们装订成册,做成一本书。2.请部分学生演示,边演示边描述不同材料装订成书的过程。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时期的“穿越”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不同材料上写字,感受不同材料书写的优缺点。通过装订成书的活动,体验不同材料装订的难易程

7、度,再次感受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三、研讨:三种材料做成书的优缺点1.比较三种材料的书,说说它们的优点和缺点。2.从做书材料的变化,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3.做书的材料还会有怎样的发展?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书写、装订的体验活动后,初步能对三种材料进行客观的评价,体会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通过提出问题“做书的材料还会有什么发展?”启发学生去思考并得出结论:没有任何一种材料是最完美的,在科技进步的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更好的材料用来做书,意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会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更多的便利。【板书设计】书的历史【班级记

8、录表】书写材料体验记录表材料特点其他发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