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教学情境的创设.doc

新课程背景教学情境的创设.doc

ID:55396994

大小:3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5-12

新课程背景教学情境的创设.doc_第1页
新课程背景教学情境的创设.doc_第2页
新课程背景教学情境的创设.doc_第3页
新课程背景教学情境的创设.doc_第4页
新课程背景教学情境的创设.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教学情境的创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一、创设情境的常见问题目前,在新一轮课改

2、浪潮的冲击下,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无论是学校的公开课还是各级教学竞赛,教师们总是要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外化为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体验隐含在情境中的数学知识。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对创设情境存在理解上的偏差,造成在课堂上出现了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情境的“生活味”>“数学味”。我们教师创设生活情境是为了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去学习数学。但是,学生必须能被我们带出来。因为我们让学生置身于生活情境的目的,不止是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更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如

3、:在上《认识乘法》一课时,一教师用课件出示了一个动画画面——“动物园一角”。老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后踊跃发言:生1:我发现这儿真好玩!有小动物,有房子、大树、白云、河流、小桥。生2:我发现小河的水还在不停地流动呢!生3: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儿在游呢!…………至此,十多分钟过去了,学生仍不断有新的发现,我们不禁要问:情境创设究竟为哪般?这样的情境创设是在上数学课还是在上看图说话课?虽然气氛热烈,可课的性质却变了。其实,在出示情境图后教师只要问:图上有几种动物?(两种鸡和兔)它们各是几只在一起的?(兔是每2只在一起的,鸡是每3只一堆)

4、接着引导学生2只2只的数小兔,3只3只地数小鸡,然后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小兔和小鸡各有多少只。这样,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有效地捕捉了数学信息,初步感知了“几个几”的生活现象,为接下来学习乘法的含义做了必要的准备。2、情境创设的虚假性、不科学性创设生活情境,应当尊重生活规律。这样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才会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随意更改事实,情境不切实际,学生会产生“原来数学是编造出来的”感觉。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小鸡得第一,小鸭得第二,小猫得第三,小狗得第四。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得最快,应

5、该小狗第一。再如《四则混合运算》的片段。师:天气变冷了,老师想买一件棉衣。星期天,老师来到商场,看中两种款式。第一款标价:3件共426元;第二款标价;每件121元。哪种款式的棉衣便宜?便宜多少元?马上有学生提出疑问:老师,我看到商场里的衣服都是标单价,没有标3件一共多少元的。上述情景虽然都是假设的,但“虚拟”不等于“虚假”,我们的学生显然不能接受这种缺乏科学性的虚假情境,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逻辑,不讲究事实,长此以往势必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赖。这样,情境教学又有何意义?如果第一位教师在设计时能考虑一下小动物跑步的速度,第二位教师能把“买衣服”换成“买铅笔”“买乒乓球”

6、等,我想那样效果会好得多。看来情境创设还是要有讲究科学性,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3、情境有活动,而没有体验。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时常发现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看起来挺热闹,但这种活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没有体验与反思。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除了感到忙碌外,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没有多少感觉,更感受不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一教师一边用多媒体播放轻音乐营造教学情境,一边让学生跟着电脑动手把教师准备好的教学材料——沙子,用圆锥体装满三次倒进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中,然后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7、。表面上学生为实验忙得不亦乐乎,其实学生这种不动脑的活动只是活动的傀儡,根本谈不上体验的快乐。我认为教师完全可以放手给不同组的学生提供不同材料,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产生思维碰撞,从而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一结论。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不仅掌握了获取新知的方法,而且获得了成功体验。4、情境创设的内容、形式单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感觉老师创设情境的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创设的情境在内容上常常大同小异甚至千篇一律。如:上计算课不是从“买东西”入手,就是从“分东西”开始;创设情境的形式不是讲故事就是播放动画课件。刚开始学生觉得新鲜,

8、可时间长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