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新城疫的诊断与预防.pdf

鸡新城疫的诊断与预防.pdf

ID:55398297

大小:100.71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5-15

鸡新城疫的诊断与预防.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鸡新城疫的诊断与预防.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年29卷第6期临床兽医鸡新城疫的诊断与预防王一峰(上海崇明县竖新镇兽医站,上海202164)鸡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及与食道、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多不见变化,偶见腺胃乳头出血。肠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给养鸡业带来毁灭性损道与盲肠扁桃体的变化不明显。失。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2.2实验室诊断1病原体2.2.1病原分离鉴定新城疫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2.2.1_1病料采集应视鸡的临床表现而定

2、,呼吸道症状明显的属。病毒粒子中等大小,直径120~300nm,成球形,有囊膜,可取气管和肺,神经症状明显的可取脑和脊髓,有急性败血症状其上有纤突,具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核酸为单股RNA。该病的可取脑、脾、肝、心、肾、肠(包括内容物),除肠内容物需毒仅有一个血清型。可凝结多种动物血清,如:鸡、火鸡、鸭、单独处理外,上述样品可单独采集或混合。上述样品立即送实验鹅、人和豚鼠等。室处理或于4℃保存待检(不超过4d)或一3O。c保存待检。2诊断2.2.1.2病料处理将病料制在1:5—1:10的乳剂,加

3、青、链2.1临床诊断霉素10H00U/ml,离心,除菌处理。2.1.1流行特点2.2.1.3病毒培养鉴定取上清液接种9~10日龄的SPF鸡胚,本病不分鸡的品种、年龄、性别,均可感染发病。鸡最易37%恒温箱孵育4~7d,收集含毒尿囊液做HA试验测定效价,用感,其次是火鸡、鹌鹑、鸽等亦可感染发病。本病的传播途径特异抗血清(鸡抗血清)HI试验判定ND病毒存在。可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可使鸡群80%以上的鸡只感染发病,2.2.1.4毒力测定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测90%以上的病鸡死亡和淘

4、汰。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寒冷定、6周龄鸡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IVPI)测定、鸡胚平均死亡时和气候多变季节多发。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间(MDT)测定。2.1.2临床症状2.2.2血清学检查鸡群中多数鸡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吃,鸡只表现呼采集血清、分离血清、用已知新城疫抗原通过HI试验,检查吸困难,张口呼吸。口中可见粘液增加,成灰白色,鸡只甩头失血清中是否含有相应的抗体。常,见粘液流出。嗉囊空虚,内含液呈波动感。常见下痢,有的3预防呈绿色,混有血丝。发病2—3d后可见有较多的鸡只死亡,死

5、亡3.1免疫接种呈直线上升,有明显的死亡高峰。各种扭曲姿势的鸡只出现,表免疫接种是预防新城疫的主要方法,要获得良好的免疫效现运动障碍的鸡只增加,如转圈、前冲或后退。具有这种神经症果,必须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状的鸡,但其他鸡饮食欲好转后仍在鸡群中不断出现。3.2加强饲养管理2.1.3病理剖检变化3.2.1鸡群体重控制、饲料供应重视鸡群全程序的体重控制,口腔中多积有灰白色黏液,嗉囊空虚,但有较多黏液或带有提供营养全价平衡的饲料,增强鸡群的体质。建立合理的饲养密酸臭味的液体,在消化道可见食道与腺胃的交

6、界处以及腺胃与肌度和良好的通风换气,以减少或消除对呼吸道黏膜有损伤的致病胃的交界处有出血条带或斑点r,腺胃乳头上可见出血,其腺乳头因素,降低鸡新城疫病的发病率。要重视鸡舍保温和通风的兼出血的数量多少不一,有的病死鸡在肌胃角质层下可见出血,肠顾。减少各种应激反应,提高鸡群的抵抗力。道的变化较明显,在肠道表面可见多处有呈枣核状的、略突出于3.2.2环境卫生环境污染严重是鸡新城疫病产生的重要原因之肠黏膜表面的、紫红色的出血、坏死;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一,要控制该病,就要降低环境中野毒的含量。对鸡舍内

7、、外环坏死、溃疡;直肠和泄殖腔黏膜出血明显。成年鸡除上述变化境一周两次消毒。消毒剂最好两种以上交替使用。外,可见卵泡充血、出血。其他脏器的变化不规律,一般不具特参考文献殊诊断价值。[1]亢文华,郝俊峰,陈鹏举,等.鸡新城疫的诊治[J].河南农业大学非典型性新城疫病死鸡的病理变化不典型,而且轻微。腺胃学报.20o1,(z1):67—68.6.2中药防治病原体污染严重,各种病毒性传染病容易发生,大肠杆菌则常发可用肠炎净(主要成分:穿心莲、黄连、陈皮等)、肠速安生,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根据调查发现

8、肉鸡感染大肠杆菌(主要成分:黄连、木香、苍术等)等,这些药物对大肠杆菌病病主要是由于鸡舍内通风不良、鸡只密度过大、舍内粪便长期不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在应用过程中可根据情况适当加量。临床很清理、消毒措施不到位,从而导致机体的抵抗力下降。难见到单一的大肠杆菌病,大部分都是继发或混合感染,如大肠7.2耐药性成因杆菌、咽喉炎混合感染或大肠杆菌、慢呼混合感染等,治疗中要硫酸庆大霉素、痢特灵、链霉素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由于注意对症治疗、标本兼治,才能确保疗效。使用过于频繁,加之使用不当等原因,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