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心雕龙》创作论中“身体”与“文学”的关系——兼论“拟容取心”说.pdf

浅析《文心雕龙》创作论中“身体”与“文学”的关系——兼论“拟容取心”说.pdf

ID:55402378

大小:334.83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5

浅析《文心雕龙》创作论中“身体”与“文学”的关系——兼论“拟容取心”说.pdf_第1页
浅析《文心雕龙》创作论中“身体”与“文学”的关系——兼论“拟容取心”说.pdf_第2页
浅析《文心雕龙》创作论中“身体”与“文学”的关系——兼论“拟容取心”说.pdf_第3页
浅析《文心雕龙》创作论中“身体”与“文学”的关系——兼论“拟容取心”说.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文心雕龙》创作论中“身体”与“文学”的关系——兼论“拟容取心”说.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5年6月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un.20l5第34卷第2期JournalofYili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V01.34NO.2浅析《文心雕龙》创作论中“身体"与“文学”的关系——兼论“拟容取心”说张娜娜(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中国古代“近取诸身”的形象思维方式使人化文评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定位。以刘勰在《文心雕龙》创作论中所运用的诸多“身体思维”和“身体隐喻”为例,探析人化文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2、兴盛的深层次原因。同时就将艺术作品比诸为人的身体为切入点,略论《比兴》篇中的“拟容取心”说。关键词:文心雕龙;身体思维;身体隐喻;拟容取心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076(2015)02—o091—04一《易·系辞》云:“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通神、“身体”和“文学”的关系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中国文学批评中的许慎的《说文解字》关于“身”的记载为:“身,躬“身体之喻”,正是受了中国古代“近取诸身,远取诸也。象人之形。”“体”,原是人的首、身、手、足的总物”的象征性

3、思维方式影响而产生的,所以以人拟文称。《说文》云:“体,总十二属也。”段玉裁认为是“近取诸身”的自然而然的结果。钱钟书在《中国十二属即顶、面、颐、肩、脊、臀、肱、臂、手、股、胫、固有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一文中指出,中国古代足。《释名-释形体》日:“体,第也,骨肉毛血,表里大小相次第也。”由此可知,身体是诸多部分形成文学批评有“文章通盘的人化或生命化”“把文章看的和谐的统一体,身体更是内在和外在的统一体。成我们自己同类的活人”的特点。他还指出,“人化黄俊杰曾针对中国思想传统中“身体观”的研究提出文评

4、不过是移情作用发达到最高点的产物”。“身体思维”一说。所谓的“身体思维”是指“思维”通台湾学者黄俊杰也曾明确提出:“中国思想传统本质过“身体”作为工具(如大脑、喉咙或鼻腔等)来进行上是一种‘体验之学’,中国思想家仰观天文,俯察人思考活动。此外,我们更不能排除“身体隐喻”,就是事,拎成其宇宙论、人生观、社会政治论,莫不‘近取指“语言”运用“身体”器官进行陈述¨(“。中国古人诸身,远取诸物’,中国思想系统的诸多面向,皆有其用过许多比喻来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如动物、植物、‘身体之基础’。”虽然这是针对中国思

5、想领域而自然景象、建筑、食物等等,但其中最常见、最普遍的言,但实际上对于文学等领域来说也应当是可以成是把文学艺术作品比喻为人体。根据“身”和“体”的立的,尤其对于本文要探究的处于魏晋时期的文学特点,刘勰在《文心雕龙》创作论中呈现了作家用“身理论著作《文心雕龙》而言。从刘勰在《文心雕龙》创体”思维的创作过程,而且最突出创作过程中作家的作论部分所体现出的“身体”与“文学”的诸多关系,灌注。此外,刘勰更在语言上运用了诸多“身体隐诸如“身体思维”和“身体隐喻”的人化文评形式来探喻”。他在《附会》篇目中所言:

6、“夫才量学文,宜正体求产生这种文学现象的深层次原因:身体和文学的制。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某种同构性;伴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解放潮流,商为声气””,便是一个综合的体现。个体生命意识和人物品藻的兴盛。此外,就刘勰在1.身体思维文章中将文学创作比诸为人的身体为切人点,略论刘勰在《文心雕龙》创作论中所彰显的“身体思《比兴》篇中的“拟容取心”说。维”分散在诸多篇章,“身体思维”中使“思维”通过收稿日期:2015-01—10作者筒介:张娜娜,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92伊犁师范学院

7、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身体”(如大脑、喉咙或鼻腔等)来进行思考活动是章内在的感情和外在的辞采之间的关系。他在创作每个作家创作过程中都必须的,但刘勰主要强调的论的总体大纲中已经将文学创作和人的身体紧密地是作家的灌注,从而使作品义脉畅通、生机勃发、情联系在一起了。《风骨》篇中用人的身体来比照文章感充沛。《神思》篇中对创作构思中人脑和人心的各的风格“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种情志和意念的动用作出了全面的阐释:“故寂然凝气。””虽然历来学术界有关“风骨”解释众说纷虑,思接千载;悄然动

8、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纭,但可以肯定的是文章需要情感犹如人身体需要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这句话生气,而辞采犹如人的骨骼,它是情感得以表达、人中“凝虑”“动容”“吟咏”“吐纳”“眉睫”都是作家在创体得以直立的根本。“骨”一方面强调文辞精练而不作过程中身体器官的反应。从“神与物游”,即使创芜杂,肥则无骨;另一方面则强调文意端直而不贫作主体的心神、情感与外界事物相接触到“神用象乏:“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通”,即使主体与客体心物交融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