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填方路基回填方案.pdf

浅析高填方路基回填方案.pdf

ID:55402423

大小:116.29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5-15

浅析高填方路基回填方案.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浅析高填方路基回填方案.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68·2015年6月技术论坛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浅析高填方路基回填方案张新成三门峡市昌通路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河南三门峡47200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迅速,我国的路桥工程事业随之发展,因此对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作者结合某路所处的地理位置,对该道路一般高填方路基段及特殊高填方路基段采用的处理方式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路基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包括沟底清理、材料选择、防护设计等,达到了预期的处理效果。关键词: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路基;边坡:管线设计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586(2015)22-0

2、268—011概述土工格栅要求:本路段呈南北走向,全长I1.4km,道路红线宽度50m,绿土工格栅铺设应垂直于路堤轴线方向。土工格栅之间的联线宽110m。由于现状本路所在地区区域地形起伏大,沟壑众多,结应牢固,在受力方向联结处的强度不得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结合周边用地规划对沿线沟壑进行相应回填处理。度,且其叠合长度不应小于10cm。在距土工格栅8cm以内的2设计路基处理方案路堤填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6cm。土工格栅摊铺以后应及时填根据道路路基勘察探井土样试验结果,场地内素填土及湿筑填料,避免其受到阳光过长时间暴晒,间隔时间不应超过陷性黄土层构成本工程的主要湿陷性土层,地基土湿陷系数48h。

3、土工格栅上的第一层填料应采用轻型推土机或前置式装6s=0.016~0.204,自重湿陷系数6ZS=0.015~0.125。除个载机,一切车辆、施工机械只容许沿路堤轴线方向行驶。别土样外,湿陷起始压力随深度呈逐渐增大趋势,湿陷系数和其他材料要求:白重湿陷系数随深度增加呈减小趋势。采用钢塑复合土工格栅要求:每延米纵向(横向)拉拟建道路路基土为IⅡ级白重湿陷性土,局部路段伸屈服强度;≥60kN/m;伸长率纵、横向屈服伸长率;K4+285~K6+484段为Ⅳ级自重湿陷性黄土。目前处理路基4%;网眼尺寸:(30±1)ram,幅宽:≥4m;耐温性:一湿陷性黄土常用方法如下:浅层换填,重锤夯实或冲击

4、碾压和100℃~280℃。深层强夯、挤密桩(石灰桩、灰土桩、碎石桩)以及孔内深层为减少今后管道基础不均匀沉降,建议各管线设计单位考强夯等方法进行压密、加固处理。由于本路为市政道路,道路虑填方段与原状土路段衔接处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并结合道两侧村庄林立,综合考虑到路基处理方式对道路两侧既有建筑路管线布设,要求各专业管线基底铺筑50cm厚6%灰土垫层,物的影响,道路全线拟采用如下方式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再按照各管线设计要求实施完成。2.1对于一般高填方路基段拟采用如下形式:为保证道路东侧排水出路畅通,现状A段沟底设置对于III级及自重湿陷性黄土按以下形式处理:lm~1.5m排水管涵。原地面清

5、表后超挖200cm,超挖后土基顶面要求采用冲C段(填方高度约为13m)及D段(填方高度约为16m)由击碾压或重锤夯实消除路基土湿陷,有效处理深度不小于于受周边建筑物的影响,不能重夯,拟采用如下设计方案:1OOcm。要求清除表层杂土,并采用冲击碾压进行基底处理,完成采用素土分层压实回填至路床顶面50cm处,压实度满足后铺设1m厚6%灰土垫层(要求坡脚外侧5m),然后采用素土设计要求。分层碾压回填,每层压实度按设计要求不小于96%。路槽下全断面回填50cm厚6%灰土;处理后的土基回弹路基边坡由下至上开蹬搭槎(见图2),每级蹬宽1.0m,蹬模量应满足设计土基回弹模量要求。高0.6cm,坡度3

6、%(朝向内侧),每级铺设一层2.0m土工格栅,对于Ⅳ级自重湿陷性黄土按以下形式处理:开挖台阶及新填路基压实度按路基压实度要求均不小于96%。路基清表后,采用灰土挤密桩处理,要求处理深度5m。2.2对于特殊高填方路基段拟采用如下形式:结合沿线沟壑周边既有建筑布局的实际情况及项目所在地区的特殊地质因数(均为III级自重湿陷性黄土),提出如下两种回填方案:A段(填方高度约29m)与B段(填方高度约13m)两侧无既有建筑:要求沟底清表要处理彻底见原状土,并采用重锤夯实,重夯完成后铺设1m厚6%灰土垫层f要求坡脚外侧5m),然后采用素土分层碾压回填,压实度按设计要求不小于96%。图2路基边坡开蹬

7、搭槎沟壁要处理到位,保证大型压实机具压实到位:埋深最深结合道路管线布设,要求各专业管线基底铺筑50era厚6%管线基础以下要求每填高3m采用重夯夯实补强一遍,尤其是灰土垫层,再按照各管线设计要求实施完成。新旧路基结合部f见图1),回填至路床顶面5.0m范围内要求为保证道路边坡稳定性,对高填方路段边坡均采用拱形护采用纵向开蹬搭接,宽度不应小于2m,蹬高1.0m,坡度3%(朝坡植草防护,并在坡脚设置排水边沟及坡脚挡块,并换填lm向内侧),每级铺设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