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安全-谁来守护.doc

个人信息安全-谁来守护.doc

ID:55412867

大小:52.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5-12

个人信息安全-谁来守护.doc_第1页
个人信息安全-谁来守护.doc_第2页
个人信息安全-谁来守护.doc_第3页
个人信息安全-谁来守护.doc_第4页
个人信息安全-谁来守护.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个人信息安全-谁来守护.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个人信息安全,谁来守护  2015年3月15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电视台“3?15晚会”准时与观众见面。今年的晚会以“消费在阳光下”为主题,重点曝光了一些投诉多、反映强烈、对社会危害大的消费侵权行为。其中,曝光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最令人触目惊心。  在晚会演示实验现场,观众连接上黑客设置的免费wifi,个人手机内的照片、邮箱、密码等敏感信息一览无余,黑客即时窃取手机用户隐私的行为和手段令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颇为惶恐,同时,这也让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个人信息泄露情况令人堪忧  

2、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百姓与网络已经密不可分。根据2014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而早在2008年,中国网民绝对数量已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然而,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越发让人感到不安。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4年度消费者个人信息网络安全状况报告》显示:有2/3的受访者表示在2014年曾经遭遇过个人信息被泄露或者被窃取

3、,而在遭遇个人信息泄露后,有八成公众收到过推销、诈骗等电话骚扰,有的甚至严重危及了个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2014年12月10日,《法治周末》的记者披露了这样一个事实:距离考研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有人开始在QQ群中叫卖考研学生的个人信息。该名单数据一共有130万条信息,包含当年全国范围内所有报名参加考研的学生,并以打包的形式出卖,价格只有15000!为了证明数据库中数据的真实性,考研信息“卖家”贴出了部分考研学生信息的截图。从截图中可以看到,除了考生姓名、性别外,能够买到的

4、信息还包括手机号码、座机号码、身份证号、家庭住址、邮编、学校、报考专业等敏感信息,非常详细。  “我验证过卖家提供的一些考生信息,打电话过去后,对方确实是今年正在准备考研的考生。这些考生反映,已经接到了非常多的骚扰电话,都是卖考研资料、推销考研培训的。”一名长期接触信息贩卖黑色产业的互联网安全工作人员表示,“这些考生也很疑惑,为什么打骚扰电话来的人非常清楚他们的报考学校和专业?这些信息他们很少对外人说。实际上,他们的这些详细资料,早就在网上被转手卖了好几次了。”  事实上,这130万考研信息的泄

5、露,只是当下信息安全问题的一个缩影。在中国国内最大的漏洞发布平台乌云网上,记者发现,涉及用户信息泄露的相关报告非常多。比如,智联招聘86万份简历信息泄露、东方航空公司大量用户订单信息泄露……  个人信息泄露的严重状况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一次旅游、一次住酒店、结婚、去医院看病、买房买车……个人信息都有可能被出卖。从补天、乌云等漏洞平台曝出的多个数据显示,录入了公民个人信息的多个政府系统都存在着可导致信息外泄的漏洞。实际上,一些非法产业链条已经生成并逐步壮大。一些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企业、部门的“内鬼

6、”将个人信息收集后,卖给信息中介,这些中介依托网络,建立起销售平台,把个人信息当成了商品。  非法买卖个人信息已成新兴产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3月2日发布《法治蓝皮书》中指出,信息处理和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个人信息滥用问题日趋严重,社会对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网络个人信息分为三种大类型,一是身份信息,即用户姓名、联系方式、住址、IP地址、银行卡号等;二是注册信息,即用户在使用网络服务时依据服务或产品类型,按照“

7、网民协议”提交网站的除身份信息外的其他资料;三是行为信息,即用户网络所有行为的数据。  而2007年9月-2008年12月,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现状专门组成课题组,在北京、成都、青岛、西安4个城市进行调研后,他们将中国个人信息滥用情况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是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第二种是擅自披露个人信息,第三种是擅自提供个人信息,更为恶劣的还有非法买卖个人信息。  调查发现,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兜售房主信息、股民信息、商务人士信息、车主信息、电信用户信息、患者信息的现象,并形成了一个

8、新兴的产业。比如,个人在办理购房、购车、住院等手续之后,相关信息被有关机构或其工作人员卖给房屋中介、保险公司、母婴用品企业、广告公司等。  非法买卖个人信息已经成为一种新兴产业。  信息泄露事件为何频发?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认为,用户个人信息的泄密原因主要在于三点:“首先,技术性原因,网站作为信息储存者在安全防护技术上存在漏洞;其次,制度上原因,网站缺乏对用户信息保存有效监管制度,缺乏应急机制,内部人员管理存在混乱;最后,法律上的原因,我国仍没有个人信息保护法,现有其他法律规定过于抽象,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