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doc

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doc

ID:55418667

大小:1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2

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doc_第1页
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doc_第2页
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doc_第3页
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阅读教学设计和反思初中化学阅读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培养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式。我2001年就开始接触初中化学新课程,从各级各类的培训中我深深知道: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关键是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另外从课改后的中考题来看机器题越来越少,试卷的文字量增多,学生的阅读量增大,这就迫切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是中考的关键。因此,我特别注重有阅读指导的教学,有意识地将阅读指导贯彻平时教学中,经过这几年历经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反复探索,形成了以培养学生阅读意识为目标的初中化

2、学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内容的特点,有效性阅读教学模式为: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分析问题,收集信息→寻找方法,设计解决→评价方法,得出结论→应用新知识,产生迁移.本文将通过一则“阅读指导教学案例”的简要分析谈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教学内容】: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中第二部分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装置图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各种新能源及它们的重要性。2.过程与方法:1)对燃料的运用、新能源的认识来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

3、括等信息加工能力。2)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查阅资料、阅读资料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结合我市光伏产业,了解新能源的前景。让学生对家乡有世界前沿的光伏产业而自豪。2)通过分组查找答案,增进学生之间的配合,加强合作精神,通过对信息的获得过程,使学生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了解乙醇、氢气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教学难点】:选用燃料的依据,新燃料及能源的优点 【阅读指导设计过程】:一、课前活动:1、教师活动(1)根据学生的爱好组成:乙醇氢能组、太阳能组、核能组

4、、风能组、地热能组、潮汐能组、实验室制取氢气装备组7个小组。(2)布置探究问题:通过上节煤和石油的燃烧时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需要我们使用和开发清洁能源。当前有哪些清洁能源呢?又有哪些新的能源呢?在第三单元拓展性课题中已经知道氢气是理想的再生能源,哪么怎样才能得到氢气呢?(实验室通常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根据前面实验室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装置图,制取氢气又是怎样的装置图呢? 2、学生活动:(1)学生课前根据教师的问题通过多渠道查询(如网络、图书馆、个人资料、小组讨论、请教他人等等),准备答案及素材;(2)亲身

5、体验有趣而丰富的调查研究结果的过程,并形成一定的观点、看法;(3)学生之间交流、讨论所获得的信息,加工信息,写出结论. 二、课堂活动:由于课前已完成了我的任务“指导阅读”,课上首先我只需用2分钟的时间安排各组的交流顺序,然后加适当的点评,最后做一总结。太阳能小组的同学介绍了太阳能发展史,结合我市LDK厂生产的产品在渝水区界水乡有机素菜种植灭虫的应用、昌坊村新农村建设中路灯的应用照片;还介绍了光产品的优点: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不需燃料、无需加架设输电网、规模可大可小等优点。但需要占用较大的面积。通过这样一来,学生们不

6、仅掌握了太阳能的常识,还了解了我市光伏产业情况。核能小组通过影片形象的再现了核裂变的链式反应,使同学对核能的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风能小组将收集到的大量的美丽的风车图片通过计算机放映给大家欣赏,并详细介绍了风能利用的优点是蕴藏量大,可再生,无污染,不淹地,占地少,建设周期短,投资灵活,自动控制水平高,运行管理人员少等。我国许多地方,冬春季枯水期间水电力不足,正是风力强劲的季节,风电和水电配合使用,尤为可取。地热能小组同学们介绍了这方面的常识,还结合我省宜春明月山的温泉就是地热能的效果,让同学们知道了地热能相对其他能源,二氧化

7、碳排放量少、污染低。氢能小组的使同学们了解到氢能为什么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要得到未来最理想的能源,那现在我们在实验室如何制氢气呢?引出制氢装备组的同学回答问题。装备组的同学根据课前提供的信息:锌粒和稀硫酸,固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可得发生装置完全可以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一样,收集装置根据氢气的物理性质确定可用向下排空法和排水法。最后教师用10分钟的时间加以总结和介绍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室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布置作业等。三、课后反思:本教学设计为:以学生自己课外阅读为主,通过学生收集资料、分组整理资料、形成文字、交流阅读

8、所得,让学生们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有些方面的知识也是我没有想到的,也开了我眼界,这使我深刻感到在现代的信息社会,学生的某些能力已经远远地超过老师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