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 生物的进化.doc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 生物的进化.doc

ID:55421744

大小:28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5-12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 生物的进化.doc_第1页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 生物的进化.doc_第2页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 生物的进化.doc_第3页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 生物的进化.doc_第4页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 生物的进化.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 生物的进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 生物的进化一、选择题1.(2014·广州模拟)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B.突变、基因重组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C.共同进化是指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相互选择共同发展的过程D.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但不一定产生了新物种2.(2012·北京高考)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

2、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3.下列关于鸭跖草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鸭跖草种群数量增加,则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也增加B.若鸭跖草种群中RR个体的百分比增加,则R基因频率也增加C.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可能降为0D.只有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才能决定鸭跖草的进化方向4.(2013·重庆二模)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B.

3、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5.某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其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1870年以来,S基因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年份18701900193019601990S基因频率(%)1050655012A.1870年,种群中浅色个体的比例为90%B.从1900年至1960年,该物种始终没有进化C.到1990年,该桦尺蠖已经进化

4、成了两个物种D.自然选择导致S基因频率定向改变6.研究发现线粒体的进化速率非常快,它的一个基因的进化速率(突变速率)大约是一个核基因进化速率的6~17倍。下列哪项解释不能成立(  )A.线粒体DNA复制时间短,快速复制为突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B.线粒体DNA无蛋白质保护,容易诱发突变C.线粒体基因突变对生物生命没有影响,没有任何选择压力,突变比较容易保留下来D.线粒体DNA复制时,可能存在纠错能力低,并缺乏相应的修复机制7.(2014·日照一模)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较卷曲,

5、便于捕猎,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内脏。由此得不出的结论是(  )A.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存在生殖隔离B.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这种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C.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类型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8.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连续自交n代,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n,AA和aa的频率均为(1/2)[1-(1/2)n]。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  )A.没有发生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没有发生生物进化C.发生了隔离D.发

6、生了自然选择9.生物的变异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复制时碱基对的缺失会引起基因的丢失B.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自交、筛选和淘汰,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库,获得新物种C.自然选择能保留种群的有利基因,但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D.环境变化剧烈会加快生物的变异速度,导致生物快速进化10.下图所示为玉米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选育过程对高含油量玉米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B.改变了玉米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C.淘汰了一些表现型,从而导致控制含油

7、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D.在逐步产生并选择多对等位基因的同时,淘汰了多对等位基因11.(2014·安庆示范高中联考)已知A、a是一对等位基因。如图①~③分别表示某种动物3个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3个种群的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600且存在地理隔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种群①在第25代时基因型为aa个体约占总数的25%B.个体的死亡对种群③的A基因频率影响最小C.第150代后3个种群之间可能会出现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使3个种群的A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12.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

8、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的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