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测量期末试题.doc

建筑测量期末试题.doc

ID:55422346

大小:629.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5-12

建筑测量期末试题.doc_第1页
建筑测量期末试题.doc_第2页
建筑测量期末试题.doc_第3页
建筑测量期末试题.doc_第4页
建筑测量期末试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测量期末试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建筑测量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仅3分,共计36分)1.(B)的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A.竖直角B.高程C.水平距离   D.水平角2.水准测量中,用于对标尺截取读数的是十字丝(B)。A.竖丝B.中横丝C.上丝   D.下丝3.整理水准测量数据时,计算检核所依据的基本公式是(C)。A.B.C.D.4.观测竖直角,要求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其目的是(D)。A.整平仪器B.使竖直度盘竖直C.使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D.使竖盘读数指标处于正确位置5.下图为某经纬仪读数视窗,则读数为(B)。A.215°56′30″B.214°56′30″C.215°03′30″   D.214

2、°03′30″6.用视距法测量水平距离和高差时,需要用经纬仪观测的数据是(望远镜中丝瞄准仪器高,仪器高已知)(D)。A.上、下丝读数及竖盘读数B.中丝读数及竖盘读数C.上、中、下丝读数   D.上、中、下丝读数及竖盘读数7.用测回法测水平角,各测回间改变度盘起始位置是为了消除(D)误差。A.视准轴B.横轴C.指标差   D.度盘刻划不均匀误差8.设AB距离为200.00m,位角为120°00′00″,则AB的x坐标增量为(D)m。A.-.20B..20C.100.00   D.-100.009.距离丈量的结果是求得两点间的(A)。A.水平距离B.斜线距离C.折线距离

3、   D.铅垂距离10.等高线越密集说明(A)。A.坡度越大B.坡度越小C.地面越高   D.地面越低11.欲选择一条纵向坡度不超过2%的路线,设图上等高距为2m,地形图的比例尺为1:1000,则路线通过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最短距离为(B)。A.50mB.100mC.150m   D.200m12.用角度交会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所需的数据是(C)。A.一个角度,一段距离B.纵、横坐标差C.两个角度   D.两段距离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向东为正。(×)2.在半径为10km的区域,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3.i

4、角误差即水准仪的水准管轴与视准轴不平行产生的误差。(√)4.水准测量的外业包括现场的观测、记录和必要的检核。(√)5.水准测量手簿的校核是为了检查测量结果的精度。(×)6.测量水平角时应以十字丝中横丝与目标的顶部标志相切。(×)7.算术平均值是等精度观测值的最可靠值。(√)8.精密量距时对丈量结果应进行尺长、温度和倾斜三项改正。(√)9.导线业计算的目的是确定导线点的高程值。(×)10.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处表示地形坡度小,等高线稀疏处表示地形坡度大。(×)11.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际距离即为比例尺精度。(√)12.直角坐标法测设点位适用于以格网或建筑基线为施工控

5、制的场地。(√)三、计算题(40分)1.如图所示,闭合水准路线含4个测段,试将图中所注数据填入表,并进行高差闭合差计算及调整,求出1、2、3点的高程。(20分)专业资料.测段号点号路线长/km观测高差/m改正数/m改正后高差/m高程/m1A1.6+2.274+0.008+2.282+100.0001+102.28221.7-3.086+0.008-3.0782+99.20431.5+3.842+0.008+3.8503+103.05441.8-3.+0.009-3.054A+100.000∑6.6-0.033+0.0330辅助计算-0.033m=-33㎜<=±102

6、.8㎜2.J6级光学经纬仪竖直角观测成果如下表所示,试进行计算整理:(10分)测站目标竖盘位置竖盘读数°′″半测回角°′″指示差x″一测回角°′″备注DP左823712+72248+3+72251盘左视线水平时读数为90°,视线上斜读数减少。右2772254+72254K左994112-94112-24-94136右260-942003.在A点以B点为已知向用极坐标法测设P点,已知=210°18′00″,=208°06′00″,试求测设角值。解:期末考试计算题类型专业资料.  1.已知水准点BM高程,闭合水准路线的几个测段,各段测站数和高差观测值。表完成其业计算。 

7、 2.对某角度等精度观测,已知观测值,求该角度的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3.钢尺丈量AB的水平距离,已知:往测,返测;丈量CD的水平距离,已知:往测,返测,求:DAB、DCD及它们的相对误差各为多少?哪段丈量的结果比较精确?  4.对某角度等精度观测,已知观测值,求该角度的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5.已知:一附合水准路线的高差观测成果及测站数,请在表格按测站数调整闭合差并求出各点的高程。  6.现需从A点测设一定长度为AB的水平距离,初设B点后,测得温度t及AB两点的高差h,已知尺长程。问需沿地面测设多少长度?  7.已知一附合水准路线的高差观测成果及测站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