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doc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doc

ID:55424947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2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doc_第1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doc_第2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doc_第3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创造开放课堂,在多样的方法活动中体验快乐。针对以往作文课堂封闭、作文内容封闭、指导和批改封闭、训练手段封闭、习作心理封闭等弊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努力让课堂开放起来,让课堂走向生活,让学生在开放的大作文课堂中享受作文的快乐。1.教学方法形式多。有感兴趣的材料并不一定能写出好的作文,还得进一步在操作上花力气、有突破。因此,在教学形式与方法上,我们提倡“活动化、趣味化、体验化、多样化”,努力让学生在多形式中体验快乐,如:说与写结合、听与写结合、画与写结合、读与写结合、玩与写结合、操作与写结合、吃与写结合、观察与写结合、想象与写结合

2、、采访与写结合、调查研究与写结合等等,让学生在“人人参与活动,人人获得体验,人人表达自己,人人获得赏识”中快乐地写作,在快乐中不断提高习作能力。以四年级上册为例,六大单元中有看老师表演小品后写人物动作的,有创设找红笔的真实情境后写人物活动的,有看录像后写动物活动的,有带学生到校内真趣园实地观察后写动态景物的,有组织各类比赛后写活动场面的,也有给亲朋好友写信后邮寄出去的,还有利用春节搜集春联、研究春联的……采用的教学方法丰富多样,目的都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观察、体验,获得真切感受,而后尽情抒写,一吐为快。2.指导过程有梯度。对学生的习作指导一般分三个步

3、骤:一是作前指导,二是作中指导,三是作后指导。而先放后收,是作文教学的一条规律。正如南宋诗人谢枋得所说:“凡学文,初要大胆,终要小心——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通过研究,我们一致认为习作指导也要有一定的梯度。作前指导重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话与习作的欲望,打开思路,指导宜粗不宜细,旨在让学生按习作要求及时书写,感受到快速写作、一吐为快的快乐。作中指导带有明显的指导意义,重在发现学生习作中出现的优点与不足,宜细不宜粗,及时评价,及时修改,让学生体验到不断提升的快乐。作后讲评主要是本次习作的全面展示,重在肯定,重在激励,让每一个学生

4、体验到写作成功与进步的快乐。3.习作日记同步走。黎锦熙先生曾说:“日札胜于作文”。叶圣陶也说:“什么事情都一样,要求熟练,惟有常常去做,规规矩矩去做,要把写作的手腕训练到熟练,必须常常去写,规规矩矩去写。”说的是要多练笔,按照一定的方法科学地练笔。日记教学一直是我校习作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多年的实践让我们感受到日记是一种很好的书写生活的方式。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困惑。老师们觉得一些语感与积累较好的同学日记水平就高,而且越写越好。而另一些同学则写来写去写不好,写了一个学期水平也没什么大提高。其实这里涉及到一个方法问题。因为写日记是自由的,无序的,无序的练习不

5、容易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因此,我们树立大作文观,提出“提笔即是作文时”,将梯度作文的序列训练与自由日记打通。在进行序列训练时,在保证主要训练目标达成的基础上,提倡老师能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当时实际情况在内容上作相应的调整,写作就像写日记一样自然,写当时发生的,写正在进行的。同时,每个序列的最后几次练笔让学生根据大目标自由选择内容写,尽量写当天或最近的所见所闻所感。此外,我们要求教师时时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点拨学生发现生活材料,而后自由抒写。实践证明,习作与日记结合,课内与课外同步,规范与自由相融,这是让学生两条腿走路,因此能走得更快,走得更远。4

6、.有效阅读来提高。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为此,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既提供了写作的素材,更为学生“落雨”布下了一朵朵云。譬如,日诵古诗与名言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积累,使学生的作文中常常跳跃着“名句典故”,可谓“文化味”浓厚;每学期邀请全国知名作家来校讲学,让学生与作家零距离,既学到了习作的好方法,又燃起了学生成为“小小作家”的欲望;组织师生共读佳作名著并书写阅读报告,开展班内校内“阅读之星”“书香之班”的评比,学生浸润在名著美文之中,对其写作起到了潜移

7、默化的作用;我们还每年举办读书节活动、100小时阅读大赛;经常写读书笔记,摘抄剪贴佳作,做美文赏析等。可以说,打造“书香校园”对有效实施本课题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