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doc

深入理解“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doc

ID:55427508

大小:22.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12

深入理解“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doc_第1页
深入理解“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深入理解“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深入理解“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近来学习的一点体会教了二十多年的语文,我常想:语文究竟要教什么?是知识吗?是训练读写的能力吗?是做人的道理吗?或者是体验、欣赏文学的能力?……有时越想越糊涂。自己的语文教学呢,即使很努力,却依然有时能师生共鸣,学生学得很高兴,但又觉得学生并没有扎实地学到什么;有时在课堂上注入了大量的知识和训练,整个课堂又死气沉沉。前几年也听说过《语文课标》提出了“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何谓“工具性”何谓“人文性”不太清楚,如何统一也不知道。这段时间在“继续教育网”上学习,

2、看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习、解读》的专题讲座,心中豁然开朗,明白了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于“工具性”我的理解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积累、揣摩,教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关于“人文性”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价值态度和审美观。二者不是矛盾的,也不可偏废,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二者的统一。我曾经上过一篇古文——《伯牙绝弦》。记得当时请学生搜集了关于伯牙和子期的传说,我

3、还搜集了历史上其他一些遇知音的佳话制作成课件。上课时,先请学生讲伯牙和子期的故事,再引导学生大概理解了一下古文,然后引导学生激情朗读、背诵,又补充了历史上一些感人的关于知音的故事,最后引导学生谈伯牙遇知音和失去的感受。整个课堂富有激情,学生们学得很认真,谈得很热闹,几个听课的老师都说上得好。可课后做起课堂作业来却很糟糕。我想这堂课就是只注重了语文的人文性,没有重视语文的工具性,没有扎实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语言文字。语文课上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并不容易,这还需要我们课前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课

4、堂上要巧妙地去实现每一课的三维目标。今后我还应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中午11点才开始画,这一幅画有近10个平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