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巧妙设疑的几种方式.doc

语文课堂巧妙设疑的几种方式.doc

ID:55428213

大小:2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12

语文课堂巧妙设疑的几种方式.doc_第1页
语文课堂巧妙设疑的几种方式.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巧妙设疑的几种方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课堂巧妙设疑的几种方式语文教学中合适的设疑是引发学生走进文本,提升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的必备因素。但因语文知识的不连贯性和文本故事性过强的特点,巧妙设疑引发学生兴趣就有一定难度。怎样设疑效果最好?干国祥老师的教学案例可以给我们以启示。一、由故事结果引发文本细读语文教材中很多文本的故事情节性都很强,教师备课时可以由结果漫溯到文本细读,提升学生分析文本能力。案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在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阅读”和“尝试加批注”后,干老师抛出如下问题:师:好,现在该我来问问题了。先问一个问题:西天取经共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五“人”。他们在取经过程中记录“功劳簿”,按功论赏

2、。在本次白骨精事件中,你该如何为他们一一打分?(生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师:我们现在来看看他们评出的最后奖次吧!(教师出示PPT并简单向学生介绍了佛、罗汉这些佛教名称的意思,用奖次来表示即为表格中呈现的:唐僧和孙悟空一等奖;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三等奖,没有二等奖。)师:这个结果和我们刚才评的不一样,是这个封赏不公正,还是这次降妖活动中未能体现各人相应的功绩?我们细读课文,就是在课文中找出答案。等会儿答案课文中写得清清楚楚,这个奖和“三打白骨精”是一模一样的……这节课上学生始终兴趣盎然,目光闪亮。其精彩立足于学生充分的预习,更得益于教师巧妙的疑问设计。细读经典是语文素养提高的必备条件,所以教学

3、中就要尽可能本真的、深入地理解原文本,而不是把它当成某种语文知识的载体。这样由故事结果入手反推,引领学生走向文本深处,提升的不仅是语文课堂的深度与广度,更是孩子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语文素养。二、由熟稔知识引入内容研讨教学就是“无疑处设疑,有疑处释疑。”在我们的课堂上,由旧课文、旧知识设疑开启新知识旅程,必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研究兴趣的绝妙点子。案例:《归园田居》在学生背诵《陋室铭》和《爱莲说》后教师提出问题:“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篇散文诗和今天要学的诗之间的关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三篇文章的精神联系“陶渊明的诗是这两篇文章的祖师爷。他们是追慕陶渊明,仰慕陶渊明,才写出《陋室铭》,才写出《爱莲

4、说》。他们是陶渊明的学生、弟子,也就是说,陶渊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一位伟大的隐逸者,隐士,而后面的很多学者受他的影响,写出了和他风格相近的诗文。”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爱莲说》作者对陶渊明的批评:“诗人认为陶渊明只是一个花中的隐逸者也。我认为,这是诗人周敦颐没有读明白陶渊明,他误读了陶渊明。陶渊明不是那样的人,那么陶渊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今天通过学一首诗,来走近陶渊明。”在我们的课堂上,对于作者或者某篇文章总有很多定论,好像提到李白就是“飘逸潇洒”提到杜甫就是“沉郁顿挫”,提到王熙凤就是“泼辣狠毒”……教师在这些众所周知的定论处设疑,挖掘诗歌本身魅力,唤醒人们对诗人的理解,对自己生命的

5、思考,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趣味,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之感。三、由错误文本提升思辨能力近年来语文课本所选内容屡遭质疑,由编者编造、杜撰出来的文章不在少数,而经典作品的缩减篡改更使得学生们接触到一堆“假冒伪劣”语文知识。教师遇到这些文本应该怎么办?一味的舍弃不见得是最好的办法,而变废为宝将错误正确使用是最高境界。案例《大瀑布的葬礼》学生理解主旨找出关键词后,教学过程分为“瀑布为什么消失”“赞成VS反对”“没有‘正确的答案’”三个版块。教师用“在上游建造水库为什么会让瀑布消失?”“如果你是巴西人或者巴拉圭人,你是否会赞同建造伊泰普水库”“你会选择建造三峡水库吗?”三个问题串联并给出无数资

6、料帮助学生辨析课文内容的不合理和谬误甚多,帮助学生走向“未知”,走向自己从未思考过的问题。本课干老师跳出“这个文本真实不真实”的低级维度,结合本文背后的真实的大问题(人类发展与环境破坏)进行开发,把一篇“编造”出来的课文上成科学求真、思维激辩、重大问题抉择的“思力课”。 同样的设疑技巧还有很多,如《景阳冈》一课老师用“哨棒”串起全文分析,《龟兔赛跑》从故事的不同版本入手将思维和说话融为一体,《丑小鸭》中将故事主人公换成自己感悟……这些案例都告诉我们,语文是形象思维的载体,也是逻辑思维能力提升的最佳助手,而是否能够开发出文本价值,和备课时候的关注点及教师的语文素养有很大联系。所以要想真正提高学

7、生语文兴趣,教师就要在备课上下足功夫,抓实文本,用好文本,巧妙设疑关注学生思维,这样的话我们的课堂也会像干老师的课堂一样,思维灵动,精彩迭出,学生也将被深深吸引到语文魅力之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