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知识点整理

ID:5543310

大小:32.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2-17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知识点整理_第1页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知识点整理_第2页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知识点整理_第3页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知识点整理_第4页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知识点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知识点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知识点整理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知识点整理题1空气考试要求: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了解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的结论。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考点一)1、装置图(见书P27)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

2、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4、原理:表达式:磷(P)+氧气(2)五氧化二磷(P2)化学方程式:4P+22P2、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

3、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三、空气的主要成分(考点二)(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

4、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考点三)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考点四)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

5、很不活泼。氧气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氮气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稀有气体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考点五)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氮(N2)、二氧化硫(S2))和烟尘。2、污染: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3、被污染的空气带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

6、氧化氮引起)。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七、未化学将朝着“绿色化学”——“绿色消毁”和“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头消除污染。特点:①充分利用资和能,原料无毒无害②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纳,实现零排放(在化合反应中体现)④生产出环境友好产品。见教材P32。题2氧气考试要求知道氧气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能识别化合反应认识氧气与与常见物质(碳、磷、铁、蜡烛、硫)的氧化反应考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色、味、态

7、: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法)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考点二、氧气的化学性质(一)与非金属(碳、硫、磷)的反应1、木炭(黑色固体)燃烧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字表达式:碳()+氧气(2)二氧化碳(2)化学方程式+22做木炭燃烧实验时,燃烧匙应慢慢从瓶口向瓶底伸入(充分利用瓶内的氧气)。2、硫粉(淡黄色)燃烧:实验现

8、象: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