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 表达交流活动 寻觅节日诗情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 表达交流活动 寻觅节日诗情

ID:5543749

大小:32.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7-12-17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 表达交流活动 寻觅节日诗情_第1页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 表达交流活动 寻觅节日诗情_第2页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 表达交流活动 寻觅节日诗情_第3页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 表达交流活动 寻觅节日诗情_第4页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 表达交流活动 寻觅节日诗情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 表达交流活动 寻觅节日诗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表达交流活动寻觅节日诗情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表达交流活动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表达交流活动寻觅节日诗情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表达交流活动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表达交流活动寻觅节日诗情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表达交流活动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表达交流活动寻觅节日诗情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表达交流活动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表达交流活动寻觅节日诗情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表达交流活动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表达交流活动寻觅节日诗情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表达交流活动寻觅节日诗情总体设计三维目标1学会运用适当的方法查找相关的资料。2结合所搜集的资料,加强对传统化的了解。3加强

2、学生小组协作能力,提高学习语的兴趣。4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时安排:1-2时(用于学生展示)。教材概述中国是诗的国度。五千年的明古国,留下了无数的化遗产,其中作为学作品中的诗歌是一颗最耀眼的明珠。“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游生思归,怨妇思情,征夫怀乡。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诗歌中都有所反映。作为化遗产的民族节日也和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杜牧的《清明》、王安石的《元日》、杨朴的《七夕》、戴石屏的《中秋》等。在刚学完诗歌单元,领略了古体诗的诗情画意,感悟了古代诗人的心灵世界,丰富了自己的人生体验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鉴赏古体诗的水平,安排这一表达交流活动,意在巩固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激发学

3、生写作诗歌的兴趣。思路方法一、关于诗歌评点活动,教师可放手让学生选定诗歌后自己进行评点。因为在学习了诗歌单元的多首诗歌后,学生评点的能力已初步具备。二、对于写节日诗,应作为本次活动指导重点。参考资料:1清明节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

4、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清

5、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1)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2)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6、。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3)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训练武士。(4)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我国

7、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6)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好运。2清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