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浅谈如何从运用题的启蒙教学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doc

数学(心得)之浅谈如何从运用题的启蒙教学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doc

ID:55440832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13

数学(心得)之浅谈如何从运用题的启蒙教学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doc_第1页
数学(心得)之浅谈如何从运用题的启蒙教学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doc_第2页
数学(心得)之浅谈如何从运用题的启蒙教学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doc_第3页
数学(心得)之浅谈如何从运用题的启蒙教学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doc_第4页
数学(心得)之浅谈如何从运用题的启蒙教学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心得)之浅谈如何从运用题的启蒙教学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数学论文之浅谈如何从运用题的启蒙教学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洗车河镇中心小学 彭心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当前有些数学教师盲目认为学生的解题能力,只是靠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去培养,由于缺乏对学生解题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意识,学生书包里的各种教辅资料过多,课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这与当前新课程改革下提倡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现就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出几点看法:

2、  一、通过多读、多做、多想  小学数学中的解决问题是由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部分交织在一起组成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知道该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并能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读,就是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一年级教师要进行范读、领读。读题时要训练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断

3、句。二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朗读、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养成自觉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再做适当的练习。  二、提问的逻辑性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对解决问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如“同学们捐献图书。五年级捐献162本,比四年级多捐献31本。四年级捐献多少本?”对此题有的学生一下子分辨不出五年级捐献的多还是四年级捐献的多,这就要抓

4、住“比四年级多捐献31本”这个关键句,联系前后内容把这个简短的句子一步一步地补充完整,使之明朗化,即“比四年级多捐献31本”,就是“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捐献31本”,也就是“162本比四年级捐的多31本”,这样不难判断出五年级捐献的多,四年级捐献的少,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三、提问的巧妙性并能让学生口述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反过来,良好的逻辑思维,又会引导出准确、流畅而又周密的语言。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只强调怎样解题,而忽视了如何读题(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说检验等)。

5、看似这是重视解题,实则这是忽略解题能力的培养。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教师要善于激疑促思,或于“无疑”处设疑,或在内容深处、关键处、结合部设疑,使课堂教学时有波澜。如“小明家养了32只鸡,28只鸭,如果每只鸡一年可以产16千克蛋,每只鸭一年可以产13千克蛋。这些鸡、鸭一年一共可以产多少千克蛋?”学生若能这样复述:“小明家养了32只鸡,每只鸡一年能产13千克蛋,还养了28只鸭,每只鸭一年可产17千克蛋。小明家养的这些鸡和鸭一年总共能产多少千克蛋?”这就说明学生对题意已真正完整地理解了。接下来老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继续引导学生说这道

6、题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即解题思路),怎样列式,计算过程等等了。  四、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造成一些机械思维模式,干扰解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有的学生常常将题中的两个数据随意连接,而忽视其逻辑意义。如“小方和小圆各有同样多的水果糖,小方吃了7粒,小圆吃了8粒,剩下的谁多?”由于受数值大小这一表象的干扰,学生的思维定势集中在“8>7”上,容易误判断为“小圆剩

7、下的多”。为了排除学生类似的消极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解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运用的方法有“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和“一题多练”。同一道题,同样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如解答“五一班有学生63人。女生占4/9,女生有多少人?”这本来是一道很简单的题目。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因学生很容易解答,而一晃而过,忽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对于这样的题型,老师要执意求新,变换提出新的问题。如再提出如下问题:(1)男生有多少人?(2)全班有多少人?(3)

8、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4)男生是女生的几倍?(5)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等等。这样,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像同一道题,老师还可以从分析上多提问,从解法上多提问,从检验上多提问,进行多问启思训练,培养学习思维的灵活性。  为了减少学生的解题错误,提高解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