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word同步练习 .doc

2016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word同步练习 .doc

ID:55451302

大小:8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13

2016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word同步练习 .doc_第1页
2016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word同步练习 .doc_第2页
2016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word同步练习 .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6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word同步练习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马嵬(wéi)  惘然(wǎnɡ)  宵柝(chè)B.弦柱(xuán)  驿馆(yì)      眉睫(jié)C.栩栩(xǔ)    金钗(chāi)    痴心(chī)D.自缢(shì)    厮守(sī)      哗变(huá)2.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B.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

2、笑牵牛。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B.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C.海外徒闻更九州徒:空。D.如何四纪为天子四纪:四十年。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锦瑟无端五十弦B.庄生晓梦迷蝴蝶C.沧海月明珠有泪D.当时七夕笑牵牛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外出旅游,异地的风物固然让人迷醉,可是在商场购物时

3、导购的劝说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兴味索然。B、汽车经销商虽然不希望看到市场的大起大落,却欢迎大浪淘沙式的竞争,因为这将使汽车市场更加规范有序。C、闹得纷纷扬扬的“安大线”和“安纳线”石油管道铺设之争终于尘埃落定,2004年最后一天俄政府决定修建“泰纳线”。D、新年第一周股市势如破竹地下跌,使得不少股民对“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有了新的认识。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的一句是:()A.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B.济南惨案纪念钟

4、于4月28日凌晨从广州运抵济南,至此,济南惨案纪念园的布展工作全部完成,5月3日将开门迎客。C.每周四发的薪水,往往在周五、周六两天里就被挥霍一空,有些上班族甚至连下周二、周三的伙食费都提前预支了。D.“五一”期间,植物园在“百花展”系列游园活动中将展出郁金香、牡丹、连翘等花卉,并举办民族舞蹈表演和荷兰风车展。二、课外阅读[端 居①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

5、?请简述理由。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三、语言表达某公司经理张毅遗失一张支票,被某厂工人小王拾到并送回。张毅去致谢,但小王不在,便写下留言条。这张留言条有几处词语必须删改。请找出来并作删改小王同志:你好。丢失支票,事关重大①,使我寝食不安②,公司上下③,焦急万分。多亏你高风亮节④,及时送回⑤。今天,我于百忙之中⑥,专程⑦来致谢意,不巧未能见面,实在遗憾⑧。我由衷地感谢你,并希望你能再接再厉⑨。略备薄礼⑩,聊表谢意,万勿推辞。×公司经理张毅4月5月答:必须删改的有(

6、只写序号):修改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一、基础知识1.答案:C 解析:A项,“柝”读“tuò”;B项,“弦”读“xián”;D项,“缢”读“yì”。2.答案:B 解析:这两句虽有史实,但这是本诗吟咏的内容,不是用典。3.答案:D 解析:“四纪”为四十八年,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4.答案:B 解析:“梦”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梦。5.(B)不厌其烦:意为不嫌麻烦,应用“不胜其烦”大浪淘

7、沙:在大浪中洗净沙石。比喻在激烈的斗争中经受考验、筛选。纷纷扬扬:指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应用“沸沸扬扬”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6、(D)A两面对一面,应去掉“否”B.最后一句缺主语“济南惨案纪念园”C.去掉“提前”二、阅读鉴赏1.参考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收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他

8、词好,言之成理也可)解析:《端居》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端居”,即闲居之意。首句所写是诗人在盼远方来信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叹息,怅然若失。次句写醒后寂寥凄寒的感受,“敌”字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8.参考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