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复习资料汇总4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复习资料汇总4

ID:5545231

大小:53.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7-12-17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复习资料汇总4_第1页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复习资料汇总4_第2页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复习资料汇总4_第3页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复习资料汇总4_第4页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复习资料汇总4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复习资料汇总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复习资料汇总4堂BBS一、话题作的三大策略(一)写好话题作,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  话题作试题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第二,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第三,话题作一般要求自拟题,而非话题作不要求自拟题,也不能另立题。  在以上三个主要特点中,最主要的是“范围宽泛”这个特点。由于“范围宽泛”,给写作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发挥空间,有利于写作者表现个性特征,有利于选拔人才。可以说,以话题作作为高考作主要题型之一,是高考作命题成熟的

2、表现。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复习资料汇总4堂BBS一、话题作的三大策略(一)写好话题作,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  话题作试题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第二,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第三,话题作一般要求自拟题,而非话题作不要求自拟题,也不能另立题。  在以上三个主要特点中,最主要的是“范围宽泛”这个特点。由于“范围宽泛”,给写作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发挥空间,有利于写作者表现个性特征,有利于选拔人才。可以说,以话题作作为高考作主要题型之一,是高考作命题

3、成熟的表现。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复习资料汇总4堂BBS一、话题作的三大策略(一)写好话题作,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  话题作试题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第二,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第三,话题作一般要求自拟题,而非话题作不要求自拟题,也不能另立题。  在以上三个主要特点中,最主要的是“范围宽泛”这个特点。由于“范围宽泛”,给写作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发挥空间,有利于写作者表现个性特征,有利于选拔人才。可以说,以话题作作为高考作主要题型之一,是高考

4、作命题成熟的表现。  要想写好话题作,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势必内容空泛、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  总之,话题作审题要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拿2000年高考作说,要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大范围”化而小之”,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可以写”生活态度”方面的,可以

5、写”辨明是非”方面的,也可以写”意识转变”“思维方式”“教育改革”“道德修养”“人物评价”“历史反思”“职业选择”“个性发展”等等方面的,这样,”化大为小”,”化空为实”,才能”出彩”,才能出现题材多样、迭彩纷呈的好局面。  再拿下面一个话题作为例:请以“压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要善于”以问领写”:”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压力自何方?”“压力带什么?”“怎样对待压力?”等等,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写,达到”化大为小”的目的。可以写压力自过重负担,也可以写压力自责任感;可以写压力的从无到有,也可以写压力的从有到无;可以写压力自外界,也

6、可以写压力自自身;可以写在重压下喘不过气,也可以写变压力为动力;可以写要善于自我减压,也可以写”把压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等等。要选择其中一个写,不要贪多,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  (二)写好话题作,其次要善于“以小见大”善于“化大为小”仅仅是写好话题作的第一步,,还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这就要求作者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方面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在话题作写作之前“化大为小”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凭借我们绝大多数同学的现有能力还不能将一个大范围的题目将清楚,“化小”以后,才能集中笔力重点突破。选择小的角度后,还要不忘大的话题。面对小的角度

7、,又不要因其“窄”而“钻死胡同”。要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拓展、生发。如当年高考有一位考生在写以“习惯”为题的作时,先写自己上学时习惯走马路,生怕走新路会耽阁上学时间。接着写有一次自己提前上路,放胆走一回新路,一路忐忑不安,但终于走到了学校。如果作者仅仅写到这里就收笔,就会流于一般化。作者笔锋一转,引导人们深入思考:我们平时生活中,之所以怕走新路,不也往往是患得患失心理在作崇吗?读者看到这里,顿感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