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doc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doc

ID:55455980

大小:390.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5-13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doc_第1页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doc_第2页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doc_第3页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doc_第4页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满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40题,每题2分,共80分)1.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南方民居墙体厚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C.南方民居房檐宽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我国民居特点是,北方寒冷,民居墙体厚,A错。南方多雨,民居屋顶坡度大,B错。南方民居房檐宽,C正确,选C。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差,多临水而建,D错。【考点定位】我国民居的区域差异。2.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不一样,因此地理环境对区域发

2、展影响很大。据此回答下题。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性因素转变为现在的有利因素的是(  )A.稠密的水系B.黏重土壤C.便利的交通D.平坦的地形【答案】A【解析】【分析】该题考查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详解】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开发早期,稠密的水系是不同地区之间人们交往的阻隔,但进入农业社会之后,船的出现使稠密水系方便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且灌溉条件好,该因素变成了有利因素。黏重的土壤适中对区域发展不利,便利的交通、平坦的地形适中有利于区域发展。3.精准农业是指以“3S”技术和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DSS)为基础,面向农田生产的精细农

3、作方式。获取病虫害信息,实施作物施肥和整合数据资料,用到的主要技术分别是A.GPSRSGISB.RSGPSGISC.RSGISDSSD.GISGPSDSS【答案】B【解析】【详解】获取病虫害信息要用到RS技术,精准实施作物施肥要用到GPS进行定位、引导,整合数据资料则要用到GIS技术。故选B。4.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山东省青岛市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区域边界的理解程度。【详解】区域都具有一定边界,但有些边界非常明确,也有些边界是模糊的,一般行政区的边界

4、是明确的,而自然区的边界往往是模糊的。由此判断,①行政区和⑤山东省青岛市边界是明确的,而②自然带、③热量带和④干湿地区的边界是模糊的,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人类的饮食习惯于地理环境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据此回答下列小题。5.川菜主要以麻辣口味为主,而鲁菜则主要以咸甜为主,形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原因是A.气候差异B.地形差异C.植被差异D.土壤差异6.饮食习惯的差异体现的区域特征是A.区域有一定的形状B.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C.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D.区域具有层次性【答案】5.A6.C【解析】此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5题详解】

5、由于四川地处四川盆地,水汽难以散失,气候湿热,人们饮食习惯主要以麻辣口味为主;山东地处我国北方,温差较大,人们饮食习惯主要以咸甜口味为主。形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原因是气候差异。故选A。【6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川菜主要以麻辣口味为主,而鲁菜则主要以咸甜为主,气候差异是形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原因,区域环境差异造成饮食习惯差异,故饮食习惯的差异体现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故选C。7.关于区域的边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B.区域的边界都是自然形成的C.行政区的边界是一个过度带D.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限是一个过渡带【答案】D【解析】【分析

6、】此题考查区域的边界。【详解】区域之间有明确的分界,也有不明确的分界,如行政区和暖温带,A错;区域的边界有人为划分的,如朝鲜和韩国之间“38”线,B错;行政区的边界没有过渡带,C错;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限属于自然分界,是一个过渡带,D对;故选D。8.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旺盛,如果灌溉不当,土壤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出现的荒漠化现象称为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C.石质荒漠化D.次生盐渍化【答案】D【解析】【详解】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旺盛,如果灌溉不当,土壤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出现的荒漠化现象称为

7、次生盐渍化,故D正确。土地沙漠化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石质荒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背景下,受人为活动的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溶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故A、B、C错误。【点睛】本题属于概念性题目,简单。9.破坏植被的后果在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主要表现分别是A.土壤盐渍化和水源枯竭B.沙尘暴和水污染C.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D.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气

8、候变干旱【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区域的生态环境破坏。【详解】土壤盐渍化主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