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地理)说明精析

2012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地理)说明精析

ID:5545798

大小:5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2-18

2012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地理)说明精析_第1页
2012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地理)说明精析_第2页
2012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地理)说明精析_第3页
2012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地理)说明精析_第4页
2012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地理)说明精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地理)说明精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广东高考考试大纲(文综)-地理对地理高考的一些建议(1)中国地理的复习要宜细不宜粗,要特别关注三大自然分区、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识记一些常见城市经纬度(如拉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以点带面,学会分析概括某区域地理环境(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特点并能与其它区域作对比。(2)世界地理的复习要宜粗不且细,能利用一些特殊经纬线来识别世界主要的分区(如非洲大体关于赤道对称分布,东经120度经过东亚、东南亚和大洋洲等),要特别关注世界主要分区的地理环境,并能与其它区域作对比。(3)在做11道地理选择题时:首先看题要仔细,留心关键字词,图表要多看极值情况,地图多观

2、察注示、经纬度;其次在解题时,可适当在草稿纸作图辅助思考(如有关地球公转一类的问题,可在草稿画一下公转示意图;大气运动可画三圈环流;等高图转画为剖面图等等);最后在确定答案后,可再用排除法进行验证,并在脑海回忆一下,这个答案的结论,是否与考纲要求所一致。(4)回答综合题:首先要多观察题目中的图表,特别是极值情况及图例说明,这些往往是解题的钥匙;其次在做题时要注意语言简洁、定性准确,能用规范的地理语言来解释说明问题;最后在问答题中,要掌握一定的答题的技巧,比如8分的题目,至少要写四个以上的观点,并分点列出。答题时要注意主次,把你认为最重要的观点写在前面,

3、次要的写在后面。(5)地理本来的含义,就是研究地球的规律。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考察的内容都是以基础知识为主的,所以在高考前,一定要花时间多看一下考纲说明及相应考点,要回归课本,对高中所学的地理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6)最后,对于一些常见的综合题地理答题套路,要花时间背一背10。如某地农业的优劣势及发展思路(如我国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地中海、中央大平原等等)、某地工业的优劣势及发展思路(如我国东北地区、美国五大湖、德国鲁尔区、我国中关村、美国硅谷等)、环境保护与新能源问题(如环境问题酸雨、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等;生态问题生物多样性

4、减少、森林资源减少、土地荒漠化等;风能、地热能、太阳能、核能的利用等)、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城市病及解决措施、工农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考试内容比例: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占68%。附:地理高考各部分考点分析自然地理1.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考点分析:①宇宙的概念②星云和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③四级天体系统④地球普通是八颗行星之一,特殊是因为有生命的存在。(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点分析:①太阳辐射②太阳的结构③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电离层、地球磁场均会造成影响。(3

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点分析:自转①产生昼夜更替②地方时的产生③地转偏向力公转①产生昼夜长短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③四季的产生(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考点分析:共分为六大圈层①大气圈②水圈③生物圈④地壳⑤地幔⑥地核其中常考点大气圈,要理解它的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的一些相应特点。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地壳物质循环考点分析:①岩浆岩②变质岩③沉积岩(可能有化石)三类岩石在内外力作用下形成地壳物质循环10(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考点分析:内力作用①岩浆活动②地壳活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③变质作用④地震其中常考

6、点主要为地壳活动,如常见的背斜、向斜和地堑、地垒,以及地震的成因。外力作用①风化(支离破碎)②侵蚀③搬运④堆积(3)大气受热过程考点分析: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在白天)②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在晚上)(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考点分析:①基本热力环流②三圈环流成因③形成世界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④气压带和风带会随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而移动,使得某些地区被交替控制,形成独特的气候,如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5)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考点分析:①冷锋(一场秋雨一场寒、春季北方的沙尘暴)②暖锋(一场春雨一场

7、暖)③准静止锋(中国三大准静止锋:江淮、天山、昆明,后两个主要受地形影响)④气压是静态而言,就气流流动形态而言,低压区形成气旋,台风就是东南亚地区气旋强烈发展后形成的。因赤道无地转偏向力,台风源于赤道南北纬五度左右。赤道地区没有“狂风暴雨”的情形。同理,高压区形成反气旋,中国冬季在蒙古高压控制下形成反气旋,寒冷干燥,夏季长江中下游区域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下形成反气旋,炎热干燥。(6)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考点分析:水循环可分为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和陆上内循环,其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循环的环节包括:①蒸发②输送③降

8、雨④下渗⑤径流,目前人类最容易改造的是地表径流(修建水库等改变径流变化),城市中最薄弱环节是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